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千里姻缘一线牵(修) (第2/3页)
来到大汉,维护大汉的国家统一和繁荣稳定,把大汉帝国的封建主义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的精神,若放在几千年后,会是统治者号召全体官员学习的榜样。可现在却落得个国破家亡的地步,难免让人难咽下这口气。 关于匈奴等少数民族问题,刘辩在心里早就想好“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武力的威压加上经济和文化的拉拢与同化。而对于于夫罗的处理,刘辩找来了卢植、丁原等一概重臣商议。 丁原作为并州将军,守土有责,自然是带兵回去驱除胡夷的不二人选。不过匈奴骑兵属于游骑性质,驱除容易,消灭困难。根据于夫罗的具体情况,刘辩和大臣们定下的战略目标就是先以武力降服,使其对朝廷敬畏,然后再与其和谈出兵助他复国之事,毕竟朝廷对他也算有所亏欠。其复国之后,也只会有感恩之心。这样恩威并施,可保证其不敢有贰。 在以后大汉还会辅以开放更多的边境贸易,通过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将匈奴部落同化到汉民族当中来。 定下了出征的日子,并州军即将就要返回并州。回家返乡,军士们自然各个心情愉悦,只有吕布一个人郁郁的在营帐里惆怅起来。 自从见到马车里的那个绝世美女后他就一直魂牵梦绕,几番周折后才打听出来那个女孩竟然是小皇帝新认的结义jiejie,鸿都门学的博士,河阳公主任红昌。 若是以前,不管是谁家的女子,吕布必然会马上上门提亲,如果对方不从,甚至武力抢亲的事都会做出来。但是自从成为了“忠孝郎”之后,吕布变得知荣明耻起来,内心甚至对自己于任红昌的地位悬殊升起了自卑感。 如今并州军就要开拔返回并州,一直犹豫不决的吕布被自己内心的煎熬逼到了最后的关头,忍不住,只好找到了丁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想娶河阳公主?”面对着扭捏的说出想法的吕布,丁原一脸的惊愕。 他自然不知道吕布是如何惊鸿一瞥的见到任红昌的美艳,如何又念念不忘,辗转反侧。不过他知道自汉以来,娶公主一向都是一份不被他人看好的婚姻。东汉驸马一向都是受气包的代名词,尽管身份高贵,可毕竟公主金枝玉叶,在家里地位比驸马要高上许多,自然可以对丈夫颐使气指,驸马无法三妻四妾,更不能要求公主三从四德,历来大汉驸马都被当成猪一样养起来,很少出任要职,所以只有那些毫无志向又贪图富贵的人才会去想当驸马。 吕布提出要娶公主,故此丁原不由得沉吟起来。虽然他明白自视甚高的吕布肯定不是因为贪图富贵才娶公主,不过吕布要娶公主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无法解决。 “奉先若要娶公主,将原妻置于何地?”丁原提出了这一个重要的问题。 吕布哑然,他原本早已成亲,其妻严氏还为他生了一个女儿。而堂堂大汉公主自然不可能屈身为妾,吕布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道:“可将原妻送回原籍。” 丁原大怒,手指吕布大骂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贪图富贵美色而休妻再娶,尔怎可行此猪狗之事?” 吕布大惭,急忙改口说道:“可为平妻。” 丁原这才面色稍霁,想到刘辩平时总是劝他要笼络吕布,包容吕布的缺点,故也不想对他深责,略作思考的想了一下,便说道:“奉先若是真心想娶河阳公主为妻,为父也可为你向陛下禀明,只是能否成事尚在两可之间,若是不成,你不可心存怨恨!” 吕布诺诺称是,心里却觉得自己一向高大威猛,乃人中龙凤,此事焉有不成之理。 只是不知道小皇帝有何想法,还是央求丁原道:“义父可为奉先多费些心思。” 丁原点点头,说:“这是自然。” 吕布躬身谢道:“此事全赖义父帮忙。” 丁原领吕布入宫面圣,此时刘辩刚刚开完朝会,在明光殿歇息。正准备回濯龙园,听到丁原求见,以为是关于对匈奴的战事,便命黄门领入,谁知道一听之下竟是吕布想娶任红昌为妻。 刘辩不由得犹豫起来。自从任红昌拒绝他后,虽然已经对她死心,可刘辩还是想着任红昌能有一个好归宿,过上幸福的生活。若是吕布配貂蝉,一个是人中楷模,一个是绝世倾城,这对原本历史上的眷侣倒也是绝配,只是自从了解任红昌自立的性格后,刘辩也不敢乱点鸳鸯谱了。 见刘辩眉宇见颇有愁色,吕布心里大为不满,心道:我为你汉家江山征战,小皇帝竟然连一个义姐都吝啬的不肯下嫁,难道是瞧不起我不成? 正在心里忿然,吕布忽听的刘辩开口说道:“此事朕倒没有什么意见,只是河阳公主性格独立,若是吕司马(军制改革后,吕布的骑都尉改为并州军军司马)有意,还得问过红昌的意见才可。” 见刘辩并不反对,吕布心情一松。本身自视甚高的他并不觉得清河公主有什么理由不去选自己。 然而当刘辩传诏任红昌进宫,将事情本末讲与她听后,她连吕布的样子看都没看,表情冷淡的回绝道:“臣并不愿嫁给吕司马。” 吕布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错愕的张大了嘴。心有不甘的他只好望向刘辩,希望刘辩通过皇权的力量将任红昌赏赐给自己。其实他不知道,以刘辩的性格连任红昌将他自己拒绝后都不肯用强,更不用说强行的赐婚给他了。 刘辩自己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