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潜龙飞天(修) (第2/2页)
犯了愁。若论资历、声望与对大汉的忠心。卢植、皇甫嵩、朱儁都是领兵入兖的合适人选。只是卢植还要坐镇朝堂辅政,和袁隗等人周旋。而朱儁要在豫州防着袁术,把皇甫嵩调到兖州倒是可以。只是他在长安守卫战中身中箭矢,前两天又金创迸发,虽经军医调治已无大碍,但刘辩却不敢再大用皇甫嵩。 历史上皇甫嵩是在公元195年病死的,距离现在还有四年。而此时皇甫嵩的箭伤反复让刘辩很担心。刘辩初登皇位,还需要倚仗他的资历与威望为自己保驾护航。 为了能让皇甫嵩养好身体,躲过四年后的死期。所以刘辩才把他从长安调回洛阳入将军府。 汉羌和谈取得的巨大成功,彻底解决了困扰朝廷多年的羌乱问题。大规模的羌族叛乱很难再发生,再加上有刘备在那里坐镇,羌族那面只剩下如何发展以及逐步汉化的问题。而凉州方面张济的野心并没有李傕郭汜那么大,能力也一般。更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这一点是刘辩欣赏的。马腾韩遂等人也比较老实,对朝廷的态度也表现的比较忠心。可以预计朝廷的西面恐怕不会再有大的战事,所以将皇甫嵩调回来影响并不大。 至于皇甫嵩调走后,朝廷西面的武力保障,刘辩选择了徐荣来代替。 徐荣虽然没有皇甫嵩那么高的名望。但出身于西凉系,对于凉州、羌族以及三辅地区的情况比较了解。至于能力更是让了解原本历史上徐荣如何的刘辩放心。
故而刘辩命徐荣为长安尉,负责在长安编练新军。因为新军的兵源多为三辅地区的健儿,故此成军后被命名为三辅军。而徐荣建立新军有功也被封为了三辅中郎将。 刘辩心里明白让皇甫嵩带兵入兖是不太可能了。而卢植在上表的同时,其实已经向刘辩推荐了一个人选。包括荀彧、钟繇在内的很多重臣亲信都对这个人选点头,觉得可以委以重任。 只是刘辩却对这个人选犹豫不决,因为卢植向刘辩推荐的是典军中郎将曹cao。 原本以曹cao屯田、平叛的功劳,刘辩的想法是在朝堂上赏一个职位给他。而卢植、荀彧的强烈推荐,却让他陷入了为难之中。 刘辩对曹cao的态度一向是既用且防,即爱其才,倚仗其能力可又担心驾驭不了这支随时也会伤到自己的双刃剑。 在刘辩的眼中曹cao就是一直潜龙,而军队与地盘就是风和云。只有将曹cao拴在自己眼前,困于朝堂之上刘辩才会放心。可一旦外放曹cao,给了他军队和地盘,他这只潜龙就会乘风踏云一飞冲天! 历史上正是曹cao入兖州,建立了他统一北方的根据地,更利用黄巾降军建立了一支彪悍勇猛的“青州兵”。渐渐发展,最终成为了雄踞北方的霸主。 所以卢植等人的推荐,刘辩心里的第一反应是不同意。不过平心而论,曹cao却也是带兵入兖州的好人选。历史上正是曹cao入兖州很快平息了席卷兖州各地的黄巾叛乱,而且他也没有卢植、皇甫嵩那么高的声望,由他领兵入兖,也不会受到刘岱强烈的抵触和警惕。 而且,刘辩对曹cao的看法一直以来都是基于原本历史上曹cao的所行所为,然而此时的曹cao却丝毫没有历史上那白脸jianian臣的样子。对于大汉,对于刘辩,他都是抱着一股赤诚的感情。从擒董卓开始就一直辅佐在刘辩身边,屯田、平叛、羌族和谈屡建功勋。刘辩一路接触下来,也不觉得曹cao会是心怀异志的人。相反,刘辩觉得曹cao是个才华卓异、情感真挚的人。绝对不像是刘备那样说哭就哭的“演技派”,乃是一个性情中人,不然卢植、荀彧、钟繇等人也不会一致推荐曹cao带兵入兖州。 但是,此时的曹cao表现出赤胆忠心,也许是还没有尝到权利的真正滋味,等真正迷陷于其中,就有可能不会像现在这般了。 可能性还是有的。刘辩越想越陷入了左右为难之中。 卢植见刘辩迟迟不给答复着了急,兖州问题越拖变数越多,等刘岱反应过来,到时再派人入兖州又相当麻烦了。 猜到刘辩有可能对曹cao有疑虑,只好毛遂自荐,要亲自领兵入兖州。 刘辩更不可能同意了。你走了洛阳谁来坐镇? 无奈之下,也只好决定派曹cao入兖州。不过在曹cao临行前,他还是要找曹cao谈一谈,敲打一番。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