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天下之冀州(下) (第1/3页)
七日后,袁绍的领军前来邺城,韩馥将城门打开,垂手于城下。袁绍骑着马,趾高气扬的来到韩馥面前,轻视的看了他一眼,说道:“文节(韩馥字)知天下之势,顺势而为,实乃俊杰也!” 说完袁绍仰天大笑起来,在嘲讽的笑声中韩馥羞愧的满脸通红,连他身后的冀州官员都各个现出了不忿之色。 袁绍不理韩馥等一干冀州官员如何想法,纵马率军入城,奔向州牧官署交接。韩馥等冀州官员跟在队伍后面,耿武、闵纯身怀利刃也在其中,而李历早就登上了城门,准备按照约定,耿武那边一动手,他就关起城门阻隔袁绍的军队。 一些邺城的老百姓也出来看热闹,还有些小商贩也在道边经营——毕竟是和平交接,普通老百姓也感受不到任何危险的压迫感。 袁绍骑在马上看着道路两旁对自己的军队议论纷纷的百姓,颇有些志得意满的感觉。当队伍行至一条街市时,猛然间四周一阵密集的箭矢射出,袁绍的队伍顷刻就乱了起来,有的兵士猝不及防被箭矢射倒,一些围观的百姓也不幸殃及。 袁绍手下的将领呼喝着约束部队,袁绍此时也早被亲卫们护在中央,身旁两个铁塔般的巨汉各持兵器上下纷飞,将射向袁绍的箭矢全部格开。 乱箭过后,街边的小巷处一群兵士冲出,直奔袁绍杀来。队伍后面的耿武、闵纯等人也暴起发难,前后夹击下,袁绍的兵士下意识的向处在中心的袁绍缩了进来。 围住袁绍的亲卫各个手持大戟,见兵士渐渐缩向袁绍这边,齐声高吼道:“后退着斩!” 袁绍的兵士各个心神一震,不敢再退,与耿武、闵纯等人短兵相接。 对于突然发难的耿武等人袁绍并没有显出多少惊讶的神色,而是眯着眼看着不远处双方的厮杀。耿武、闵纯等人武艺不高,军事能力也一般,此时只是拼着一股不要命的狠劲带人胡乱砍杀。倒是从小巷冲出的一名将领特别显眼,武艺不凡,手持一把长斧一轮,一下就能扫倒一片兵士。他带领的那队人很快便接近了袁绍。 一名袁绍属下的佰长上前迎住那名长斧将领,长枪直刺,那将领呼喝一声将佰长手中的长枪磕飞,接着又反手一劈,血光飞溅,那佰长瞬间被斩为了两半。 长斧将领率人一下冲到了袁绍亲卫围成的最核心保护圈的外围。 袁绍的这群亲卫名为“大戟士”,组成都是袁绍军中百里挑一的猛士。虽然都是步兵,可各个身着重甲,手持大戟,那将领领兵冲击过来,仿佛撞到了铜墙铁壁一般,冲势瞬间弱了下来。 虽说这样,可厮杀的场面已经离袁绍如此之近,出乎了袁绍的意料,不由得皱了一下眉。 似乎感到了袁绍的不满,袁绍身边的一直在气定神闲的坐于马上的两个巨汉,其中一个突然虎目一睁,高喝一声,持刀催马直奔那名长斧将领而去。 长斧将领乃是步战,而冲过来的那名巨汉却可以人借马势猛地对长斧将领一撞,长斧将领整个人都被撞飞,砸到后面民舍的屋顶,瞬间屋檐塌坏,尘土飞扬。 那巨汉在马上也微微一震,同样感到那长斧将领的力量也非同一般。 长斧将领从瓦砾中爬了起来,手扶着长斧,满面尘土,额角流下了鲜血。 觉得那长斧将领也是一个人物,那巨汉朗声问道:“吾乃河北名将颜良,尔是何人?” 长斧将领吐出来一口血沫,森严的笑道:“吾乃取你狗头之人!” 颜良大怒,催马冲了过来,长斧将领托斧相迎,及到近前颜良身体猛地一跃,从马背跳到空中,以力劈华山之势劈了下来。 那将领横斧一挡,一声兵器交加的巨响。他立刻感到颜良的力量犹如泰山压顶,禁不住一下单膝跪地,颜良的大刀已经嵌入了肩头几许。 颜良握紧长刀的双手不断用力下压,那将领则将斧身格主刀头,用力的将长刀向上顶。双方在比拼着力量。 颜良在气力上已然胜过长斧将领一筹,只是长斧将领虽然落于下风,可却性格刚强,不愿服输。瞠目欲裂下大吼一声,拼尽全身的力气站了起来,将颜良的长刀格开,接着抡起长斧犹如开天辟地般的横扫出去。 这一斧来势凶猛,颜良不得不后退几步以避其锋。两人之间出现了空隙,由于场面是混战,中间的空隙立刻就被各自的兵士填上,颜良与那将领只好先应付围上来的普通兵士,然后再找机会相斗。 刚才和颜良过了两三招后,那个长斧将领其实已经受了不小的伤。心中明白自己与颜良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眼见袁绍的兵士越来越多,感到今天之事恐怕难以成功,不由得心生退意。 本想着和耿武等人一起撤退,只是耿武他们从袁绍后队发难,此时已经陷入战局的中心,自己被颜良带人挡在外围,根本无法靠近,更谈不上什么汇合。 更糟糕的是,自己这一面被颜良及大戟士所逼,已经渐渐形成了后退的趋势。 此时只好盼着耿武能杀出重围,再与自己汇合撤退。 然而此时的耿武恐怕已经很难脱身了。周围的敌兵将他团团围住,身上也中了好几处刀伤。最初因为事发突然,他们确实也占了一阵上风,然而到最后袁绍的兵马越打越多,他们便渐渐处在了劣势。 耿武没有想到突围的事情,却认识到了另一个问题:袁绍的军队源源不断,莫非是李历那边出了问题,没有放下城门阻断袁绍大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