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宁死也不回家 (第1/2页)
汉制,八月算人,案户比民,不论妇孺皆需书年案比,因此,每年八月,少府会派出官吏至各地参与案户比民,从中挑选年纪在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貌合法相的良家童女,带回后宫。 这些女子选入宫中后,便是掖庭中等级最低的家人子,依家赁不同又分为上家人子、中家人子与下家人子,皆视有秩斗食,待诏掖庭之中。 家人子还算不得真正的后宫嫔御,若是不能得到天子青眼,未蒙宠幸,年满三十,她们便会被遣送出宫,若是幸得圣心眷顾,得到后宫等级号位,她们才算成了天子妃嫔,除非天子特诏,否则,不论生死皆不能离开宫廷。 当然,在入宫后,宫中贵人还会再进行一次阅选,以免有臣工鱼目混珠,将不合适进幸的女子选入后宫。 上官皇后年幼,去年的阅选是鄂邑长公主cao办的,今年,年幼的皇后与中宫属吏都没有过问的意思,但是,鄂邑长公主主动派人请皇后前去,皇后虽然没有兴趣,但是中宫上下都认为不应当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便怂恿着皇后去了。 阅选其实没有什么意思,一般来说,也就是让女子到贵人面前走一趟,说两句场面话,随后就结束了。 今上尚未元服,自即位以来,每一年少府都没有大范围地挑选良家子,只往三辅各县派人,走过场似地挑几个愿意入宫的良家子。 始元三年,因为天子将满十二岁,在鄂邑长公主的要求下,少府才真正按照旧例选了准备进幸天子的良家子,一共有三十余位,然而真正蒙得御幸的除了周阳氏之外,只有五人。去年立后,又逢西南夷反,少府派出的属吏便只选了不到十人入宫,今年西南平定,又是难得的好年景,少府遣派的官吏似乎想显示一下自己的眼力,依然是三辅各县,居然选将近百人。 鄂邑长公主派了家令将自己的意思转告皇后:“先帝起建章,选燕赵佳人千余人充实其中,上春秋正富,虽不应沉迷色相,却更不应使掖庭空虚,皇后正位中宫,择视阅选理当亲力亲为。” 中宫诸吏侍御的意思则是——阅选本就是皇后之权,虽然皇后年幼,争宠之类的事情尚言之过早,但是,权责就是权责,既然长公主主动说了,皇后便是再懵懂无知,也必须到场。 把区区一个家人子阅选抬到权责大义的位置,兮君便是再觉得无趣,也不能不同意。其实,她多少也明白,中宫上下这般一致的鼓励态度倒有大半是为了让她从丧弟之痛中分心。 事实上,前几天让刘病已硬着头皮答应下那桩事后,她的心情已经好多了。见上下一干人都这般小心翼翼地为自己的打算,她也不好拒绝,顺水推舟地应允了。 自从年初迁居建章宫,兮君还是第一次回到未央宫,进了椒房殿都感觉有些有陌生,更别说之前就很少来的长秋殿。 秋主肃杀,掌刑。长秋殿其实是中宫处分事务的地方,因此,景帝将职掌奉宣中宫命的将行改称大长秋。与少府、詹事一样,大长秋秩二千石,可以说是宫中官吏的最高级。 按照惯例规矩,良家子入宫的最后一次阅选应是在长秋殿进行,其中不无警告那些出身民家的良家子恪守宫规的意味,不过,皇后却未必到场,再说,后位虚悬的时候也是有的。 前两年,良家子的人数不多,天子起居又都在建章宫,也就没有按照规矩行事,阅选都是放在上林苑的储元宫,如今放到长秋殿,却也有一种大势抵定的肃然之气。 兮君到长秋殿时,鄂邑长公主已经在等候了。看着在殿庑下迎候的长公主,兮君不无歉意:“劳长主久候。” 对这个只算天子养母的长公主,兮君不无戒惧之意,素来都务求礼仪备至,对这种状况,她还真的有些不安。 “没等多久。”鄂邑长公主轻笑,上前携了皇后的手,与她一同进殿。 看到长公主的动作,中宫诸侍御几乎是同时皱眉,但是,看着殿内并无官吏,各人相视一眼后都没有开口,低头敛衽跟着皇后进了殿门。 殿内的帷幔全部卷起,系着随珠璧的羽带丝绦安静地垂下,合香恰到好处,殿中正前方的地屏上,已张了朱底黑花的绣幄,翠羽角饰,环珩琳琅。 牵着皇后走到幄帐前,皇后却忽然停步,鄂邑长公主不由皱眉,随即低头,笑问皇后:“中宫怎么了?是对陈设不满意?” 兮君默默摇头,将手从长公主的手中抽出,仰头对长公主道:“我自己登阶。” 不过三重阶,但是,既张朱幄,便是皇后的主位。 鄂邑长公主脸色立变,方要开口却见皇后已经登阶,不由再度变了脸色。 ——究竟是天真,还是故意提醒她……皇后才是中宫女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