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私心 (第2/2页)
是略有所知的。其实,本来公孙遗还以为霍光也有那般想法,与上官家交恶多少也与皇后之位被上官家捷足先登有关系,如今看来,他竟是完全想错了。 就在大将军长史心绪纷乱的时候,杜延年在沉默了这么一会儿之后,再次开口:“将军是想保皇后的性命,还是……根本不愿牵连到皇后?” 这个问题直指关键,公孙遗与张安世都凝了神,打算认真地等待霍光回答,然而,霍光根本是不假思索便道:“自然是不能让她受一点牵连!” 回答之后,霍光才皱眉看向杜延年,不悦地道:“兮君既已适人,上官家便是大逆,也不能让她跟着送命!” ——大逆之罪也不过坐及父母妻子同产,女子子已适人者并不在其列。 ——至少,没有人能够因为上官家的罪名,便诛及皇后。 杜延年只是点头,神色颇为凝重,张安世的脸色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个要求……可是比较难办。 公孙遗是刀笔吏出身,因此,习惯性地取了笔与简册,边想边写,让杜延年不由好奇地凑过去看了一眼。 “做什么呢,长史?”杜延年随口说了一句。 公孙遗诧异地抬头:“自然是看看如何能达成将军所愿。” 他回答的同时,杜延年也看到了简册上的内容,不由有些惊讶地出声:“咦?长史习惯如此?” 公孙遗正是列律令,同时注上自己所想的可能情况。 公孙遗脸色微红,支吾着回答:“我从小记性就不好,先生便让我随身带简与笔,随时动笔。” 杜延年没料到这么一个缘故,不禁哑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倒是张安世,眼都不抬,随口便应了一句:“好习惯。”
公孙遗不由诧异地抬头,见霍光与张安世都没有任何讥刺的神色,不禁也愣住了。杜延年挑眉轻笑,伸手将他手中的简册拿了过来,随手就用它敲了一下漆几。 “大将军果然有识人之明。”杜延年一边称赞,一边将简册展开,“仅仅是听了我们所说的那么几句话,公孙君便推测出这么多!” 杜延年的话让霍光与张安世几乎同时抬眼看向展开的简册,随即便望向公孙遗。 张安世是好奇,霍光却是赞赏。 顿时,不足而立之年的大将军长史连耳根都变得通红了。 “虽不全对,也有七成了。”张安世很中肯地评价。 霍光也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杜延年轻笑:“燕王不在京中,能代替皇后的,应该是长公主。” 公孙遗先是一愣,随即便感激得向杜延年低头,之后又看向张安世。 知道对方是希望自己提出意见,张安世微微挑眉,轻笑道:“其实这些都不重要。” ——都不重要? 公孙遗想了好一会儿也没有想通,正要问,就听到霍光的声音:“名不正则言不顺。子孺,我不可能一直活着。” 张安世一惊,随即正色低头行礼:“谨受教。” 公孙遗这才明白——张安世的意思是,上官家败亡,只要霍光不想牵连到皇后,自然没有人能够违逆霍光的意思。 ——霍光的大权在握,只要有一个能说得过去的理由,谁又会不知趣呢? ——再者,上官皇后被废,其他人也得不到任何好处,相反,很显然,霍光既然维护这个外孙女,挑起事端的那人必为之所忌,谁愿意为一个小女孩冒这种风险? ——当然,朝中也有直臣,可是,那些直臣最注意礼法道理,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认为年幼的皇后需要在毫不知情地情况下,仍然为自己的家族负责 想到这儿,公孙遗眼睛一亮:“关键是皇后不能知情。” 这一点,张安世与杜延年都很赞同,两人都轻轻点头。 霍光自然也没有异议,轻轻颌首,随后,却不无疑虑地摇头:“不容易。” 就像公孙遗所写的,对于霍光这样的身份,想通过正常的办法问罪是不可能的,一般都是在事后才定罪善后,而所谓的事后,一般也就是人死之后了。 ——无论天子与燕王他们如何算计,最好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只能是诱杀霍光! ——这一点上,天子拥有最好的善后身份。 ——而诱杀这件事上,最好人选的莫过于皇后。一来,皇后的身份让霍光无法拒绝,二来,作为外孙女,皇后也容易取信。 ——他们会放弃这么好的诱饵? 霍光十分头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