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妻求死夫 (第1/2页)
就如燕相所言——百姓皆知之。 玺书既下,燕王与汉臣合谋大逆之事便算是天下皆知了。 ——编户齐民是不是都知道,不好说,不过,官吏高爵之家是肯定都知道了。 刘姓宗室谋反并不是多么稀奇的事情。孝景皇帝时有八国之乱,孝武皇帝时有淮南、衡山案。都是牵连甚广,血流成河的结果。 ——大逆毋道本就是族诛的大罪。 在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案之前,诸侯王之间也要按律相坐的。 ——元狩元年,淮南王谋反案发,下公卿治,所连引与淮南王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衡山王刘赐,淮南王弟也,按律亦当坐收,有司请逮捕衡山王。孝武皇帝曰:“诸侯各以其国为本,不当相坐。与诸侯王列侯会肄丞相诸侯议。” 但是,此例说是相坐,而不是涉案。 ——何谓涉案? 燕王是先帝长子,又受封大国,再加上其无论是品性,还是才华,都十分出色,在卫太子自杀之后,中外上下都认为储君非其莫属,因此,先帝在世时,就有不少宗室刻意与之交好。 刘弗陵的即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遗诏所命辅臣也是极令人意外的,燕王对玺书、少帝的质疑,大多数的宗室诸侯都是赞同的。 这种情况下,哪一个人敢说,自己与燕王的交往中一定没有疏失? ——寥寥数语,说不定就是大逆之语…… ——更不必说,自己与旁人的交往中的只言片语,一旦对方出首,就可能百口莫辩。 ——最重要的是,谋反、大逆……这种罪……从来都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至少,各地官吏是绝对不敢放过一点嫌疑的。 随着玺书从长安发到各郡国,一时之间,宗室之中,人心惶然。 ——没有人关心上官家的下场,所有人关心的只是朝廷对长公主、燕王的处置。 ……不! ——长公主家已经不必多说了,剩下的只是燕王。 刘旦却已经不愿考虑这些了。 那日,命自己的相退下之后,当晚,他便在自己的万载宫置酒,他的王后与诸夫人、姬妾,燕国上下群臣,以及那些宾客……能请的全请了。 陈年佳酿、珍馐美食、女乐歌舞…… 刘旦素来是好客的,如此盛大的酒宴并不稀奇,但是,这个时候,举行如此盛大的酒宴……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一股绝望的气息在弥漫……而且……越来越浓…… 以往,酒宴是越往后进行,气氛越热烈,这一次,大殿之上,气氛却是越来越肃穆…… 刘旦自己就是头也不抬地用食、喝酒,其它人自然都失去了交谈、对饮的兴趣,与他一样,低着头,专注地用食,一杯接着一杯地灌酒。 见刘旦不多一会儿,便饮尽一壶酒,燕王后有些担忧了。 虽然她也明白眼下的状况,但是,无论如何,朝廷的处置都没有下来,总还是有一丝希望的,岂可这般自伤? 于是,燕王后犹豫再三,还是出声劝阻了:“事虽发,终未了,大王岂可如此沮丧?”说着便示意一旁为王斟酒的华容夫人将长几上盛酒的铜尊撤下。 华容夫人也对刘旦这般狂饮深感忧虑,见王后示意,便立刻捧了铜尊交给一旁侍立的宦者,那名宦者立刻将铜尊放回长几前的温洒尊中。 “王后……”刘旦看着的妻子,连连苦笑,却也无法责备什么了。 叹了一口气,刘旦抬头打量殿中众人,却只看到低头用食、饮酒的宾客、群臣,竟是无一人注意到他这儿的状况…… 刘旦心里发冷了,然而,他只能紧紧握住双手——他感觉得到,自己全身都在发颤。 ——他不能让旁人发觉! “大王……”温柔而忧虑的低唤是属于华容夫人的声音。 看向自己的宠姬,刘旦安抚地笑了笑,却见对方更加惊恐了,刘旦不由一愣,随后才顺着宠姬地目光看了过去——自己竟是将长几上的进食时所用的铜匕紧握在手中了。 刘旦愣了愣,随即笑了,没有放下铜匕,而是拿起铜匕击向几上盛着羊羹的铜鼎。 铿! 纵然殿中仍有女乐在表演歌舞,但是,金石之声仍然清晰入耳。 丝竹之音中断了,女乐停下歌舞,退到两侧,肃手而立,宾客、群臣都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大王。 刘旦没有再看殿中之人,而自顾自地一边敲着长几上的几只铜鼎。 鼎终究只是食器,纵然刘旦精于倡优之事,也无法仅以铜匕击鼎的声音编出什么曲调来,不过是略略顺耳而已。 刘旦也不想作曲,击了几下,便干脆地放声高歌: “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