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1、大司马【第二更】 (第1/2页)
徐仁再一次认识到少府是多么麻烦并且危险的官职了! “前殿路寝素来是黄门、钩盾、内者三官令负责,如今,中宫下诏,说是奉上命安置人事,要呈名籍册,三官令皆言,不合制度,不肯受诏……” 徐仁按捺下满心的焦急,跟田千秋详细说明情况。 田千秋眯着眼,倚在凭几上,一声不吭,直到听到这儿,才抬手打断了徐仁的话,却又没有说什么。。 “阿公?”徐仁低声询问。 田千秋瞥了一眼,却仍然过了一会儿,才慢吞吞地道:“中宫既云奉上命,制度之言何必再提及?” ——制度……总是抗不过君令的。 徐仁低声解释:“上无明诏。” 田千秋古怪地看了徐仁一眼:“汝等以为中宫矫制?” 徐仁连忙摇头:“臣不敢,三官令亦不当有此意。” 田千秋点了点头:“三官令丞不过文属少府。此事,汝不当多言。” 徐仁心中一紧,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道:“中宫之诏乃下至少府。” ——若是能置身事外,他又怎么会来抱怨? 听到这个答案,田千秋也不由讶然:“中宫岂会如此?” ——不是说皇后不给公卿百官下诏,而是,毕竟内外有别,皇后只是小君,也就欠了几分名正言顺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上官皇后年幼,不要说对公卿下诏,就是对后宫女爵,她很少下诏。 ——说白了,皇帝是少帝,尚未元服亲政,皇后比皇帝尚少六岁,怎么可能有什么主见? ——主见……?! 田千秋蓦然一惊,随即便低声问:“汝等已封还皇后诏?” 徐仁点头:“正是。” “何人颁诏?”田千秋坐正了身子,有些紧张地询问。 “自是大长秋。”徐仁奇怪地答了一句。 田千秋不禁拍了一下手几的凭几,厚重的织锦掩去了拍击的声音。 “皇后岂会无缘无故过问前殿之事?”田千秋瞪向徐仁,“汝等之举大谬也!” 徐仁苦笑:“臣何尝不知?然……” “……大人亦知,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名为臣之属吏,实则不过文属焉。”徐仁深感无奈。 ——与太官等不同,那些禁中之吏,虽然名义是少府属下,但是,无论是任命还是处置,都是由上直接下令,少府……最多也就是建议一下。 ——黄门令等人不肯受诏,徐仁便是接下那份皇后诏也没有用! ——甚至可能招来办事不利的罪名! 徐仁无可奈何地望着自己的妻父,希望他能指点一二:“大长秋并无言语,也无不悦之色,然……此事……” 徐仁期冀地望着田千秋。 田千秋摇头:“何必问我?” 徐仁着急,刚要说什么,就听田千秋道:“已有人欲教君。” 话音方落,听事阁外就有禀报声:“君侯,大将军长史奉令见少府。” 徐仁全身僵硬,缓缓地扭过头,就见阁外的庭中,大将军长史公孙遗正望着自己,一脸的和煦笑容。 徐仁连哭的心都有了,转过头就望向田千秋。 “阿公……”徐仁真的是语带泣音了。 田千秋无奈地摆手:“无妨!大将军不会因此治罪于汝。” ——虽然肯定会有些不悦,但是,霍光肯定不会因为这件事就对徐仁如何的! ——不说名声之类的事情,只看着他这个丞相的情面,霍光也不会如何的。 田千秋已经有些摸准霍光的性子了 ——就像前些天,侍御史指劾宗正刘德诽谤诏狱。刘德随即就被免为庶人,但是,不过数日,霍光又亲自上书,以刘德守青州刺史。 ——前后变化若此,何因? ——不过就是因为有议论说刘德受此劾,是因为当初没有接受霍光许婚的好意! ——霍光是不肯让自己的名声有半点瑕疵的。 田千秋倒也明白霍光为何如此在意自己的名声。 ——他是以臣摄君权,本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若是名声稍有瑕疵,就不只是授人以柄了! ——秉政之臣有污名,宗室诸侯岂会安心?虽然如此不比孝景皇帝初年,但是,清君侧的名义能用第一次,为什么不能用第二次? ——更何况,当初,若不是孝景皇帝杀了晃错,八国之兵仍旧不退,吴楚等王也未必就一定是大逆罪人! ——殷鉴不远! ——更不必说,今上对霍光…… 田千秋打了一个寒颤,随即就听到阁外属吏再次通禀大将军长史前来的消息。 ——对了……他还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