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5、马事【第一更】 (第1/2页)
汉朝并不忌讳和亲。 ——公主、宗室女乃至掖庭女子与宫人,都属天子,受天下供养,自然也可以为了大汉天下下有所牺牲。 ——当然,没有人会喜欢被迫。 孝武皇帝虽然对与匈奴和亲的观点十分反感,但是,当乌孙求娶汉女时,汉朝君臣却并没有拒绝。 ——婚姻、血缘始终是让人信任的结盟方式。 ——嫁一个女子就可以断匈奴一臂,为什么不同意? ——宗室女也并不都是那么尊贵的。 ——汉律森严,有的是因罪失爵的宗室,也有的是被没入的宗室子。 和亲……并不总是等于屈辱的。 然而,汉匈之间却没有这样的可能! ——当然,匈奴人也未必多么在意汉是不是真的以公主出嫁,他们在乎的是随公主而来的妆奁之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匈奴来说,反正是娶回一个女人,至于那个女人是不是汉皇帝的亲生女儿,一点都不重要! ——总之是女人也就行了。 刘弗陵从一开始就不相信,霍光会愿意与匈奴的和亲——尤其是在匈奴仍然不愿降低姿态的时候。 ——可是,和亲的消息却传了开来。 …… 看到掖庭上书时,刘弗陵就明白了霍光这一次的目的——在他之后,掖庭中的那些女人自然也是不能脱离掌握的。 明白之后,刘弗陵一直在好奇——霍光会如何对匈奴拒绝? ——结果…… ——根本不需要霍光拒绝! 匈奴贵人间的斗争已经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左谷蠡王是单于之弟,这种时候提出那样的暗示,又约束兵马不让匈奴侵汉,又厚遇汉使…… ——对匈奴贵人来说,那些都是违背传统的作法! ——匈奴毕竟曾经那强大…… 匈奴贵人中还能缺了打算对左谷蠡王除之而后快的人? 坐在前殿路寝之中,看到关于匈奴的奏报时,刘弗陵终于忍不住冷笑了。 ——霍光连这个都算计到了吗? ——还有什么是霍光算不到了? …… 无论刘弗陵如何想,也无论后宫女子如何紧张,这件事都这样不声不响地过去了。 汉匈之间仍然维持着平静的敌对状态,没有谁真的相信汉匈之间会没有战争。 这时,已经是盛夏六月。 霍光在谒见时,奏请赦天下。 ——这似乎意味着,燕王、上官桀的谋反案真的过去了。 ——天下吏民都不必再担心自己仍然会因为与谋反有牵连而牵涉其中。 很显然,在安抚宗室之后,霍光的计划就是安抚天下吏民。 刘弗陵不会对此有异议,不过,他对霍光想下的另一道诏书是有意见的。 “朕闵百姓未赡,前年减漕三百万石。颇省乘舆马及苑马,以补边郡三辅传马。其令郡国毋敛今年makou钱,三辅、太常郡得以叔、粟当赋。” 刘弗陵一字一字地念出诏书的内容,又重复看了几遍才抬眼看向霍光:“省乘舆马自是无妨,省苑马?” 与先帝朝相比,刘弗陵即位以来,已经有过一次缩减养马规模——始元五年,夏,朝廷下令,罢天下亭母马及马弩关。 ——始元六年又减漕,又省乘舆马与苑马。 ——如今又要停收makou钱吗? 养马,尤其是良马,耗费是极大的,刘弗陵再不懂事,也明白,马事一旦不良,就肯定会严重影响汉军的战力。 ——匈奴并非已对汉毫无威胁! 霍光有些意外,不过,还是很认真地解释了原因:“太仆寺已算,今年毋敛,马政诸费亦足矣。” ——霍光更不会拿军务冒险,马政的耗费,makou钱不过是其中之一。 ——最主要的是,这是杜延年任太仆后的第一个建议,霍光自然也不会否决。 刘弗陵得到解释,也没有再说什么,直接点了头。 霍光离开前殿就遇上了杜延年。见平素稳重的杜延年居然一派焦急不安的样子,霍光倒是有些忍俊不禁了。 “大将军!”杜延年一看到霍光就迎了上来,语气颇为不安。 霍光终于忍不住笑了出声:“幼公亦会如此?” 杜延年见状便放了心,姿态顿时从容了许多。 “臣初任九卿,实是如履薄冰……”杜延年说得极坦然。 他不比较霍光的属吏,多是掾史曹吏出身,虽然家学渊源,本身也不乏才具,但是,终究不曾执印掌权,如今,一任便是太仆高位……尽管兴奋,但是,多多少少也有些心虚。 日常庶务自有规矩,不必他cao心,如今,这件事却是干系甚大,他心里岂会安稳? 心有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