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绣姑娘 (第1/1页)
刺绣,是华夏的瑰宝之一。 一根针,一丝线,一方绢。 给你栩栩如生,多彩世界。 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各有不同,又各自美丽。 全凭绣姑娘的一双巧手,绣出如画的人间。 苏州的绣品,像纸一样薄。 苏州的绣姑娘,像花儿一样美。 苏城淡雅,水不深,却清澈,山不高,却秀美。 青山绿水间,散落着许多村落。 几乎每个村落里都有绣坊。 漂亮的绣姑娘们,就藏在这些绣坊里。 有时安安静静,有时莺莺燕燕,姑娘们的心思,谁能猜得透呢? 在数不清的绣姑娘中,有一个人最出名。 每间布铺都抢着定她的绣活儿。 她不但绣工最美,还自己种桑,养蚕,纺丝,织绢。 没人见过她的容颜,因为她总是避世不出,全凭她的采桑丫鬟谈买卖。 总有人向采桑丫鬟打听绣姑娘的样貌,采桑丫鬟会得意的说,姑娘是仙子,仙子怎会轻易见人? 所有人都相信这句话,因为她的绣工实在太美了,只有仙子才能绣出这么美的活儿。 所有人都相信姑娘一定美艳无双,因为她是仙子。 仙子有一颗善心,只要有新娘出嫁,她都肯为她们绣五彩的嫁衣,而且分文不取。 她绣的嫁衣,是人间最美。 连公主的嫁衣,都要找她绣制。 她已经是所有新娘嘴里的传说了。 她叫严筱玫。 跟随她的采桑丫鬟从不说自己的名字,她让别人叫她采桑女,她说她喜欢这个称呼。 采桑女很苗条,走路的时候,像蝴蝶欲飞。 若只看她的背影,是一枚绝尘仙子。 可惜,她的容貌并不美丽,左眼一片青记,所以,她总喜欢扎着头巾。 她的头巾很美,是严筱玫绣给她的。 一朵晓风玫瑰。 采桑女今天很高兴,她刚刚向苏州城里最大的布铺交了绣姑娘的绣活儿,布铺的老板交待账房给她多结了几文钱,说是给采桑女买胭脂用的。 采桑女去闺坊里买了胭脂,还去书斋买了些彩墨,因为她要去见石秀才。 石秀才双亲早故,变卖了房田的钱,都被他求学花掉了。 没考上举人,没能做官,只能靠在路边卖字卖画谋生。 采桑女是石秀才最大的金主,因为石秀才给绣姑娘画绣片样子。 采桑女远远的走来,袅袅婷婷的步态。 石秀才老早看到了,急忙取出画好的绣样画卷。 他跨出摊子时,采桑女刚好站到近前。 “这是按姑娘的意思,画好的样子。” 他将画卷递到她手里,有些局促,因为接下来就该要钱了。 文人清高,最不擅谈钱,因为要钱时,总觉得像在乞讨。 在路边卖字卖画,代写书信,全凭金主随意给价。 尽管石秀才也过着贫苦的日子,但替穷人写书信,写对联,也从不收钱。 将画样卷子接到手里,采桑女看也不看,对石秀才扬眉一笑:“怎么?不请我坐吗?” “小姐快坐。” 石秀才搬来凳子,用袖子掸去浮尘。 再取出壶,为采桑女倒了一杯清水。 看他端水的那副紧张样子,采桑女扑哧一笑。 婷婷坐下,将画卷放在他的摊子上,这才接过他的清水。 “你也坐。” 石秀才听话,又坐回了摊子里面。 轻轻喝了他的水,将杯子置在地上,采桑女从小包袱里取出几盒彩墨。 将彩墨递给石秀才,采桑女扬起下巴问:“秀才,你凭心而论,我家姑娘照不照顾你的生意?” 一句话,问得秀才脸红,只能点头:“多谢姑娘的接济。” 将小脸凑近他,轻轻的再问:“那你知不知道姑娘为什么照顾你的生意?” “这……”秀才仍然低头,仍然喃喃:“因为姑娘是仙子。” 真是笨的,听不懂人家的话吗? 采桑女收起笑容,冷冷的反问:“仙子凭什么就得照顾你?” 反问过后,她的语音懒懒:“我家姑娘不出绣坊,她可不知道谁的绣片样子画的好,全凭我的一张嘴说给她听呢。” 原来她是这个意思,秀才立即会意。 匆匆的拱手行礼,小声答谢:“多谢采桑仙子的周全。” “哟,沾了姑娘的光,我也成了仙子呢。” 采桑女笑得银铃一样好听。 “不过,一句谢,可不够。” 她从不曾为难我,怎么今日?
秀才不做声,任她说吧。 看他面有难色,采桑女撇了撇嘴:“你以为我是来敲你竹杠的吗?” 若是现在有钱,也早分一些给你了,何必让你看我的笑话? 他依旧不语,有些面沉如冰。 不忍再看他那副为难相,采桑女咯咯一笑,指了指那些彩墨,说清来意:“真要谢我,就给我画一幅相吧。” 原来是画像而已。 秀才立即放下心底的沉郁,相视一笑。 不得不说,秀才英俊,笑得也好看。 “看到彩墨都不懂我的意思,谁叫你想歪了我?” 总是忍不住逗他,喜欢看他脸红。 “小姐取笑了。” 怕她再说些招架不住的话,秀才急忙用清水润笔,调起彩墨。 采桑女轻轻摘下头巾,毫不在意路人看去她的半脸青砂。 秋风徐徐,青毫落下,勾出几条线,已依稀见到一个窈窕的佳人。 真好,终于能有自己的画像了,这可是只有富家小姐才能有的造化呢。 采桑女笑得甜甜,任他瞧遍自己的全身。 管他路人侧目,管他世俗眼光,只顾把最美的笑给他,让他留在笔下,也留在他心田。 他在静心画,她在轻轻笑。 天地间,好像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一切都沉静如水时,偏偏有人捣乱,来的人是刮地油。 刮地油是他的绰号,是说他连滴到地上的油都能刮起来。 绰号被叫得久了,连本名都忘记了。 刮地油是苏州城里跑单帮的混混。 仗着学过两年拳脚,设局子骗赌,插柳碰瓷儿,欺负小买卖人,只要是能刮到油的坏事,没有他不做的。 小民不见官,虽然被他敲诈过的小买卖人不少,与他计较的却不多,都是些仨瓜俩枣的小钱儿,全当打发要饭的了。 所以他更加肆无忌惮,胃口越来越大。 在这条街上,唯一没被他刮过油的摊子,就是石秀才的摊子。 因为文人自有气节。 臭穷酸,死不出钱吗? 今天就给你些好看! 刮地油喝足了酒,晃晃悠悠的荡到了石秀才的摊子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