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这是你开得方子?! (第2/2页)
,敛阴止嗽,实属舍本逐末之举。” 说到这里。 徐妙林轻轻拍了拍先风雪新的肩膀,继续补充道,“你忽略了病人口干口苦、大便燥结、脉数等表现。” “所以。” “一:咳嗽之证,当析因施治,你切不可一见咳嗽,即治肺脏。” “二:你对“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个理论的理解还不够深。” “这个理论,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典型体现,是一个知道我们进行肺系疾病诊疗的非常科学的理论,正如现代医学也认识到许多脏腑的疾病可造成咳嗽,如咽炎、心功能不全、胃食管返流、肾功能不全都可致咳。” “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具体疾病的诊治时,必须要结合临床实际,对疾病的特殊性、规律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辩证施治、灵活应用,才行。” 听到这里。 风雪新这才恍然。 他知道,这次的错误,是因为他太过固执了。 固执的没有悉心的去听方丘的诊断,没有仔细的去查证,没有理性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 并且知识掌握有盲点! “这些……你都会?” 了解到自己的错误,风雪新更加震惊的看着方丘问道。 “会一点吧。” 方丘点头。 “没人教你,你怎么学会的?” 风雪新追问。 “看书,从书中提炼总结啊。” 方丘应声道。 他真的是看书提炼出来的,他看了几个月的中医古籍,加上这些天的医案不是白看的。 “啊!” 风雪新脸色一变,一把捂住脸,哭丧着说道:“我……我没脸见人了!” “哈哈!” 徐妙林哈哈大笑一声,揶揄说道,“看来,明天不用比了。”
“明天比什么?” 方丘好奇的问道。 他并不知道风雪新跟徐妙林之间的约定。 “本来打算,让你们俩明天比一场来着。” 徐妙林笑着解释道。 可刚说完。 “别说了,别说了。” 风雪新突然大喊道:“丢人!实在是太丢人了!都丢到姥姥家了!” “那好好学习吧,可别当了庸医。” 一边笑着,徐妙林一边对风雪新说道,“虽然今天这个病你看错了,凭你的本事下一次病人吃完你开的药来反馈你也肯定能辩证正确,但是一次性辩证成功才是对病人的负责。” 风雪新捂着脸。 一脸憋得通红。 “很好。” 徐妙林转头看着方丘,说道,“看来,四诊的进步不错,也会尝试着开方子了。” “这样。” 稍微顿了一下,徐妙林说道,“从明天开始,你就不用四诊了,开始抄方子。” 抄方子? 方丘先是一愣。 旋即,笑了。 他可是知道。 抄方子是每一个中医学徒的必经之路,在抄方子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记下各种病症对应的方子,还能更好的消化老师的治病经验。 就像是传承一样。 通过抄方子,把老师的经验,传承下去。 终于到抄方子了,说明徐妙林对他四诊的实力已经认可了。 …… 第二天,一早。 徐妙林坐诊,方丘坐在旁边开始抄方子。 来了一个病人。 是一个中年妇女,年纪四十岁左右。 “你有什么不舒服?” 徐妙林开始四诊。 “头晕。” 妇女苦着脸说道,“都一两个月了,老是眩晕,睁眼坐着还不怎么样,可是一躺下来闭着眼的时候,晕眩感就特别强,我都快被折磨得睡不了觉了!” 听到这种症状,徐妙林先是一凝,旋即一边观察着病人,一边问道:“平时有没有疲惫,倦怠的感觉?” “有,总感觉手脚很累。” 病人答道。 “张嘴我看一下。” 徐妙林点头说道。 闻言。 病人立刻张大嘴巴。 仔细一看。 病人舌淡,舌苔白。 “面色无华,神疲肢倦,心神、寐不安,舌淡苔白。” 说到这里。 徐妙林有把了一下左右手的脉,然后伸手拿笔,开始开方子。 “西党参20克、北黄芪30克、焦白术10克、仙鹤草50克、龙眼rou30克、炒枣仁10克、抱茯神10克、广陈皮7克、炙甘草7克、共7剂。” 写完。 徐妙林把方子递给方丘。 这边。 在徐妙林四诊的时候,方丘也在暗中默默的进行四诊。 辩证结果,与徐妙林一样。 因此,在接到药方之前,方丘就知道了。 这个妇女所患的病,就是中所说的“上虚则眩”之证。 这种病症属于气血两虚,不能濡养元神之府导致的。 要治疗此症。 应用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之法。 对照着徐妙林开的方子。 他一边抄,脑海中一边就浮现出药方中,每一味药采的药性来。 西党参:性味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 主治:补中益七,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北黄芪:性温能升阳。味甘淡。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