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云涌凤藻,盛名之下 (第2/2页)
牙春色。 “左相品品这茶怎么样?” 温述之将茶杯连盏一起,送入鼻端嗅香。 闻之茶香清高纯正;观之汤色清而不浊,带杏黄,明亮澄澈;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尝之香气持久似白兰。 “可以把毛峰云雾烹得如斯,茶艺精妙。老臣有幸。” 这样的好茶烹得好,也不枉担了它的累赘虚名。不失了茶的气度,方是上品了。 温述之又陪皇帝叙了话,至申时才出的宫。 “温相虽说这茶不错,但朕看来还是不如那小丫头在宫宴时候烹的茶。那酒倒也极好,元宝你说这福嘉是不是倒真像福星?” 元宝附和了几句。县主烹的茶他们这些人,光瞧上一眼已经三生有幸,更别提品上一品。 之前皇帝已经得了消息,老十七特意去温家讨了一壶醉花间。 “陛下赐的封号,县主自然是有福的。” “你倒知道的仔细。”皇帝面色如常,丝毫看不出愠怒的样子。 “皇上恕罪,老奴该死。”元公公腾地跪在了御案前告了罪。 “你是该死,哪个御医给治的,这几日,看你行动好像利落些了。快起来罢。”皇帝眼皮儿也没抬的。 元公公一听,也顾不上膝盖疼,局促不安地回话:“是前儿送县主出宫,见老奴腿脚不利索私底下赏的方子,望皇上恕罪。” 他们这类人,又有谁知道他们的心酸,又何谈体谅呢。 自己这个位置,这个年龄,名利已是多余,最受不住这样温情的关怀。且,贴心到实处,减轻了时节不好,旧疾带来的痛楚。 “哦?确实意思,还通岐黄之术?”皇帝也笑了。
“这个,老奴就不妄议了。” 或许是芍药尚宫,或许是她自己,又或许是温家名声在外,出世的五公子罢。 总之,他元宝心里记着,却也不会行差出错。 皇帝颔首,闭了眼,沉思了一会儿,拿起手边祥云瑞鹤绫锦的圣旨,递给元公公。 “你亲自去淮国公府。” “喳。”元公公看着似是早已准备好的圣旨,徐徐退出了殿。 云卿不知道,皇帝的贴身内监当起了她的传话筒。 只因随手带的老寒腿注意事项,其实是原本准备好的醉花间配方,打算卖给皇帝的。 温述之刚回府,皇帝的赏赐便到了。 云卿认真盯着手里澄黄的外挂,心里极是高兴,打着脑里的小算盘开始计划起来。 而温家人却极是迷惑。 毕竟圣旨上的内容,元公公得了话,只准亲自给云卿。 “卿儿,我听侍郎府的大公子说,皇宫里发生的醉花间酒的引蝶奇观。不会就是你吧。” 听着方才的传旨公公的话,温清冠不得不诧异。 京中消息灵通的都在传醉花间酒的醉蝶奇观,那叫一个神乎其神,自己还深深遗憾了呢。 见云卿傻傻地点了头,三人都是一脸震惊,目瞪口呆的。 想来,之前京中闹得沸沸扬扬的醉花间应是指酒了。小妹一般不出门,传言又是从军营里传出的,八成是小妹给父亲送的酒了。 那皇上今日的圣旨又是何意?温清苑不解,注视着一脸纯真笑意的云卿,多了几许探究和深意。 “小妹,你胆儿怎么这么大。不怕皇上生气治你罪吗,怎么这样傻。” 温清冠无奈道。不过,自从上次荷花宴,她好像一直都大胆吧! 云卿见着他们一个个都大惊小怪的神情,反省着,也许自己的确有些出格了。 随之莞尔一笑,“那不是有外公舅舅嘛,而且皇上是明君。” 温清冠汗颜,才夸了机灵,转眼就犯迷糊。 “那引蝶奇观呢,是怎么回事?醉花间又是什么?” 温清墨难得抛出重头戏。话说,自己都没有见过成群的蝴蝶,引召而来的景象。 凝视着云卿泰然自若的样子,温清冠抽搐着嘴角说,“醉花间应该就是那日让我只喝了一杯,就醉了的酒。” “我记得我喝了两杯才醉的。”温清苑笑着说。酒中一醉想是如此了。 “怎么没有我的份?”温清墨皱眉道,似有些怨怼,“就是香囊也没我的份。” 云卿嘴角一阵抽搐,“二哥冤枉,四哥那香囊谁晓得是哪个红颜知己绣的呢。” 我笨手笨脚,就大哥那一个就已经够她受的了。云卿脑补。 越过二人,温清苑走到云卿身边,“由着他们闹,咱们去外边说话。” 云卿笑着应了。 “这几日在太学答辩,都没有时间陪你。是哥哥们不称职。” 不管想要做什么,怎么倒腾都好,有温家在,也没有谁会出幺蛾子。自己小的时候,还梦想仗剑走天涯,解救众生。 云卿若有所思,心想,有的东西,只适合放在心里。有的春风,会让埋在冬日的种子,生根发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