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朝云夫人,琴挑文君 (第2/2页)
。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梁令难得的一本正经,也不看书地道:“儒、道、墨、兵、名、法、阴阳、纵横、农、杂家,那时候的百家争鸣,你认为为人治世,那家居首?” 诸子百家的著述,除了吕不韦的和,她好像接触得极少 。 不过为人治世向来以儒学为经典,可…… 沉思了一会儿,云卿试探性地瞥了眼梁令才道:“学生以为‘为人’因以儒学为重,儒家推崇‘仁、礼’,人无礼无以立;再说治世,如今天下太平,除了以礼约束人的行为,我想法家之说也是可以引用。所以并无次要之分。” 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社会需要才会造就特殊的思想潮流。那样一个群雄并起战争频繁的时代,才会有百家争鸣。 “何来法?” “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样的法才能尽可能体现公平,得民心。” 从云卿刚刚洋洋洒洒地论证完,给梁令的震惊并不是一星半点,他少见着如此心胸的女子。 他故意在‘治世’二字上下了套,初衷也只是测试一下,却没想如此小女子谈起治国之道来,丝毫不避讳自己的看法,没有一点儿忸怩作态。 “哈哈哈,我大梁看来是缺了一位断案女尚书啊。”梁令不由得开怀一笑,“可是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也不过‘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蒽?云卿有些犯糊涂,不解其中味。 梁令的笑声戛然而止,意味深长地看了过去:“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云卿在思考着这句话里的意思,正不得果,外边有人进来传话说雍亲王府的人送东西来了。 一听这字眼,梁令困惑不节地皱眉看向云卿,云卿耸耸肩,表示她也不知是何缘故,让进来问问不就得了? “习伏?”云卿瞧着那白衣胜雪,惊讶地出声。收到梁令的古怪眼神之后,马上捂住嘴当没有说过地低头看书 梁令冷着脸问习伏何事。 “梁令先生,王爷听说县主跟着您学习,让我送来了这个。王爷今日进宫去了,说改日有时间了再来拜访您,评画论经品茶。” 说着,已让人抬了一个狭长的木匣子小心翼翼地放到梁令面前。 云卿眼巴巴地抬眸去看,也好奇着是什么稀世珍品,竟然派了习伏送过来。习伏看在眼里,笑而不语。 梁令见着里面是一张琴时,双目迥然如炬,一言不发地伸手轻轻抚摸着琴弦,那爱怜之色溢于言表。 “这难道是——” “先生,王爷说此琴古称‘绿绮’。” “老师,绿绮琴有什么特别的吗?”云卿偏着头,好奇一问。 梁令微微一笑,“你难道忘了傅弦的?‘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接着他又拿起来反复观摩,“你看这琴通体黑色,却有隐隐约约间泛着幽绿,就好像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一般。” 云卿凑近瞧着确是如此,琴内还刻了隶书铭文‘桐梓合精’。虽然有些磨损,但还是显而易见。 “先生好眼力,这琴是王爷的珍品之一,听说县主在学琴,怕弄坏了您的‘醉扶归’,这才送过来救急的。” “蒽?意思是送给我的?”云卿伸着手指指了指自己,不明就里地看着二人,习伏点点头。 梁令听如此顿时撒了手,像霜打的茄子似地没有说话。虽如此,余光依旧停留在琴弦上。 他以为雍亲王一定是良心发现了,才终于舍得把这张传世名琴赠他。 听说给自己的学生,他是既不开心又尴尬了一脸。耍脾气似地撇下二人就往外走。 云卿汗颜,她这老师也太可爱了些,转而朝习伏道:“习伏,这琴如此名贵,你拿回去吧。我还是初学者,用它是辱没了它的琴声。我是断断不能收的。” 习伏无奈地摊摊手,“县主,王爷说如果您拒绝,就让属下说这绿绮是司马相如所有。您一听就会明白他的意思。如果您依旧拒绝,就让属下做好牺牲的准备。” “……”云卿面目抽搐,司马相如有的又如何?这老妖孽卖的什么关子。再观素来冷脸的习伏,竟然一脸怅然若失,好像不是假话。 “算了,我自己还给他吧。这下你可以交差了吧?” “是,属下这就回去复命。告辞。”习伏松了一口气地带着人一溜烟跑了,生怕云卿反悔似地。 “这么名贵的琴,怎么觉得到我手里有种暴殄天物的感觉。罢了,先去哄哄老师要紧,不然他又要让我抄书了。” /book/html/40/40187/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