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3章 革命暴动(3) (第1/2页)
五路人马在汝阳县北门的空地上集结起来,赵云、马岱、马超、典韦、张辽五人抄了三十几家大小的士族门阀,以及许许多多的小的门阀,堆积起来的麻袋足有一座小山般,什么账本、卖身契、田地证足有上万本。 跟随而来的是全县的两三万百姓。那些依附于士族门阀的农民都眼神热切,群情激愤。一个脑袋挤着一个脑袋,乱哄哄的吵成一片,都想看看这一位专做奇事的相国又要搞什么名堂。 秦骁纵马而来,衣袍袍角迎风飘扬,在万人瞩目的场合之下来到空地面前,“于”的一声,猛地勒住马匹,那浑身没有半根杂毛的照夜玉狮子仰天长嘶,前蹄弹起,猛地人立起来。秦骁稳稳的坐在马背上,右足勾着马蹬,迅速弯弓搭箭,箭头已经裹了一块浸润了火油的毛巾,他用嘴里叼着的卷烟点燃了箭头,崩得紧紧的弓弦一放松,箭去如蝗,插在那一堆小山似的账本上。 火焰四窜,青烟冒起,那些写满了字的账本、欠单、卖身契、田栔都尽数付诸一炬。眼看着火势鼎沸,烧得纸灰乱飞,数万百姓轰然拍手叫好,掌声如雷,足足持续了二十几分钟,鼓掌到手掌都麻了都感到不过瘾。秦骁“六艺”中的骑射与御马两项有多么厉害倒尚在其次,而是因为这些卖身契等证明都已经烧成了灰烬,这也意味着那些套在百姓身上无形的枷锁,已经被摘除了! 秦骁立于马上,以马鞭向前自左至右,将数万百姓指了一个来回,所有百姓都为之肃然,一个个不敢再吭声,鼓掌声也停了,老人不敢咳嗽,婴儿似乎斗不敢啼哭了,偌大的广场上寂然无声。秦骁很满意这种情况,他用尽了浑身的力气大喊道:“今后你们都有田耕,有饭吃了,不必再担心其他的!” “天啊,这可以是真的吗?”“相国真的能均贫富吗?”“废话,李、王、袁四大门阀都被抄家了,这么多的田契烧掉了,那肯定是贫了,咱们自由了,一消一长,不就是均贫富了吗?” 这一刻,那些世代贫农的百姓都为之泪下,耕种了好几代人,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从出生到死,都欠着地主老爷家一屁股的债。难不成老天爷终于睁眼了,派了这么一位大善人下来拯救苍生? 秦骁设立了农所,有专门丈量汝阳县土地的官员,还有登记和划分,每个百姓都排起长龙,登记自家有几口人,老弱者几何、少壮者几个、年幼者又是几个,尽数登记明明白白,只等着全县土地量清楚了,再来分田分地。 为了收取民心、集结士族门阀养的部曲和战士,秦骁可谓是耗尽心思。如果有自愿加入赤血卫的,就能获取比普通百姓更高的土地资源,而且凭证件上市集购买商品,还可以打个九点五折,并且可免两年田赋,土地耕作五年之后,就完全归百姓所有,颇有均田制之风。秦骁还担心这样的办法招募不到士兵,还准备“五丁抽二”、“三丁抽一”的征兵方式,哪知道这状子刚一出去,就涌来大批投军的门阀部曲,这可把张辽等军方领袖乐坏了,点集登册,三日之中已经招募了五千人马。 五千人虽然都是新兵,但都是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日里农忙时在士族的田里起早贪黑的劳作,农闲时骑马射箭、耍刀弄棒不在话下,战斗力非常可观。由于这一支军队全由农民改编而成,秦骁将这支军队编为“农民军”。由于缺少马匹、铠甲,甚至连兵器都不足,这五千农民军没有武装起来,那就跟没有牙齿的老虎一般。 秦骁道:“没有兵器,这五千农民军总不能赤手空拳的上战场吧?” 张辽说道:“没有马匹,农民军尽可当作步兵来使,至于没有兵器,当务之急,不如取城郊之树,破出木料,削成棍子,然后将一端削尖了,作为枪,怎么样?” 秦骁拍案叫绝:“这么简单?” 张辽苦笑道:“军中无钱,也只能这样了,卑职挑一些坚硬的木料,应该不会在上战场之时,被敌人的刀斧劈断。” 说到木制的兵器,秦骁倒是想起了三国时期的藤甲兵,用生野藤编成盔甲,泡入桐油中浸润七七四十九天,又轻又坚,不惧刀劈枪攒,落水不沉,堪称古代兵甲的一项奇物。就是这藤甲最怕火攻,给诸葛亮南征之时来了个“火烧藤甲兵”,将蛮人烧死无数,这藤甲本身就容易着火,一着火就灭不掉了,一时间也脱不下来,非常可怜,连诸葛亮都觉得自己用火攻太残忍,会“折损阳寿”。 别说这汝阳县并无生野藤,缺少原料,就算搞出藤甲,万一碰上其他人玩火,那就死定了,也不是只有诸葛亮一个人会玩火而已。 “可以,这木枪一事就交由文远你去办。”秦骁当即拍板,笑道:“文远在吕布麾下不得重用,今天在我这,就由你统领五千农民军吧,望务加紧训练,时刻参战。” 张辽大喜过望,他一直恨自己在残暴的董卓、无能的吕布手下没能一施所长,投奔秦骁之后,也因诸般原因落在后面,外界更有传闻,说张辽不过是一个胆小怕死的降将而已,这让他气得七窍生烟,心想我投奔相国之时,相国已是穷途末路、危在旦夕,若是没有我只怕早已死了,怎能蔑称我为“降将”? 这次终于苦尽甘来,得以统帅五千名农民军,直把张辽乐得是眉开眼笑,拍的一声单膝跪地,郑重地道:“卑职就算是没了这条命,也会统帅好农民军。” 秦骁将他扶了起来,说道:“我这儿不兴一叩二叩的,又不是上坟,不必天天向我下跪。文远,责任重大,军法在前,我也不能违背军法,正所谓‘慈不掌兵’,你我虽然义气相投,但若有过错,我是一律按军法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