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为王_第四百八十章 商议出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章 商议出兵 (第1/3页)

    第四百八十章商议出兵

    顾绛楞了一下,还是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又说道:“先生,学生不仅仅是担心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还担心我们苏松道本身的安危。”

    说着,顾绛偷眼瞧了李文博一眼,然后又说道:“先生,水师营战舰刚刚在浦东外海域跟郑家的船队打了一仗,虽说取得了胜利,可也依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一艘两千料的战舰沉默,三条战舰需要大修。”

    还不等顾绛说完,李文博便笑着接口说道:“而且我苏松水师营,跟漳泉郑家水师,在实力方面,并不占据绝对优势,这次能够侥幸取胜,也是郑家水师麻痹大意,被我们水师营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如果真的跟漳泉郑家水师全面开战,我们苏松水师营恐怕也落不了什么好处。藩汉这恐怕也是你想说而没有说出口的原因之一吧?”

    顾绛楞了一下,瞧着李文博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又说道:“先生此次组建东进舰队,本意是访问倭国,并与倭国达成一系列的协议条款。如今跟郑家船队在浦东外海打了一场,东进舰队虽然大胜,但时间也难免因此而耽搁了许多,而且实力也有所削弱,学生敢问先生,东进舰队是否应该继续东进倭国?”

    李文博默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说道:“藩汉说的没错,事情有轻重缓急,如今出了高丽这一档子事,东进倭国,现在的确不是时候。”

    停顿了一下,李文博又说道:“藩汉,等下你去陆海联合参谋本部,让东进舰队先回来,等解决的了高丽这边的事情之后,再谈访问倭国之事。”

    顾绛急忙点了点头,应道:“是,先生。”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先生,那漳泉郑家的事,又该如何处理?”

    李文博默想了一下,然后说道:“还是按照之前我们商议的方式处理,先把国债凭证放出去,让郑家获得五十万两以上的国债认购凭证,等郑家提出大员岛的开发申请后,再行驳回。”

    顾绛轻轻地点了点头,又说道:“先生,如果郑家利用我浦东陆营新镇东去高丽,守备空虚之际,突然发兵来袭,我苏松却又该如何是好?”

    李文博默想了一下,说道:“这事你让陆海联合参谋本部尽快进行一次兵棋推演,推演郑家可能做出的反应和我军如何防守反击的可能,尽快制定一份详尽的防守计划,呈报上来,给我过目。”

    顾绛楞了一下,急忙点头应道:“是。”却听李文博又说道:“藩汉,等下你去了陆海联合参谋本部之后,再去都督府一趟,替我送封信给杜都督。”

    “是。”顾绛急忙躬身应道,却见李文博转身走到书桌后面,坐了下来,拿起书桌上的硬笔,奋笔疾书起来。

    顾绛知道,那是李文博在给后军副都督杜斌写信,他不敢偷看,也不敢就此离开,只得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李文博现在是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苏松两府十三县之地的所有大小政务,都归其一言而决。虽然没有总督之名,但事实上已经有了总督之实。位高权重,本身就已经处于是非旋涡之中,一个不慎就会引起皇帝的猜疑,如果再被人发现他跟地方武将关系亲密,势必会在皇帝心中留下更坏的印象。

    因此,在李文博出任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之后,他跟后军都督府副都督杜斌明面上的往来就几乎断绝了,甚至为了安皇帝的心,两人还为苏松陆营新镇的编练争吵了好几次,直吵得面红耳赤,若不是被旁人拉着,几乎当场就打起来了。

    私下里,杜斌还好几次说过“誓不与此厮共立青天之下”这一类的狠话,李文博也说过好几次“此嚣张跋扈之将”之类的话

    然而只有极其亲近信任的人知道,李文博和杜斌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势同水火,而是跟以前一样亲近,甚至为了巩固这种关系,李文博还跟杜斌结成了儿女亲家,给他还不到两岁的长子,定下了杜斌最小的女儿。

    杜斌共有一妻四妾,生养了五子二女,最大的儿子杜军威已经成年,如今在京师禁军之中,做着禁军新营统领,最小的女儿才三岁,也就比李文博的长子大了几个月而已。两个连路都还不大会走的小娃娃,却已经定下了婚约,这对他们来说,不知道是幸事还是坏事。

    不一会儿,李文博便写好了给杜斌的书信,用信封装好之后,递给了顾绛。顾绛接过书信之后,微微躬身朝李文博鞠了一躬,然后说道:“先生如果没有别的吩咐,学生便先行告辞了。”

    李文博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去吧。”

    顾绛躬身行礼之,退出了李文博的书房。

    晚上的时候,李文博收到了从杜斌都督府转来的回信,信上只有六个字:遵君之计行之。看到这六个字,李文博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在给杜斌的书信上,李文博只说了一件事,那就是让杜斌无论如何,都一定要想法子把救援高丽的事情给揽在身上。而救援高丽的所有军需粮秣、伤亡抚恤金等一切开支,都必须由高丽独力承担,击退鞑子之后,为了高丽社稷之安危,大明还需在高丽驻兵,防守交通要隘。

    当然,驻兵之事,还是后话,一切还得等打退了鞑子之后再说。鞑子没被赶出高丽,驻军什么的,都是空谈,说了也没用!

    驻军的事,可以以后再慢慢谈,可出兵救援高丽的事情,却一刻也耽搁不得!几乎就在李文博收到杜斌回信的同时,一封书信就已经从杜斌府上发出,星夜驰骋,快马加鞭的送往了京师,交到了内阁学士吴宗达手上。

    吴宗达是宜兴人,跟杜斌是同乡,而且没有人知道,其实杜斌还是吴宗达的表侄,杜斌的母亲,就是吴宗达的表妹!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杜斌才能够在苏松总兵府最终站稳脚跟。

    吴宗达为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