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无所依 (第1/2页)
别院几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主仆四人闭门不出,而除了咸熙宫送膳者一日三次进出别院,还有皇太后隔三差五探视朱祁铭之外,几乎再无外人前来造访。 朱祁铭倒也耐得住寂寞,每日花少量时间读书,把多数时间用在了习武上。凌虚道长偶尔现身指点一二,离去时总会对他的剑法、身法大加贬损,从无一句褒扬之词。久而久之,他对这个神秘的女冠不抱什么奢望,损话听多了,会习以为常,总觉得那是生活的一部分。 他唯一的苦恼就是消息闭塞,对天下大势的演化一无所知。 “请殿下用膳。” 习武出了一身的汗,沐浴更衣后,听见了崔嬷嬷的传膳声,他移步进了膳房。 “参见越王殿下。” 红蓼?朱祁铭坐定,见红蓼正在布菜,其娴熟、优雅程度即便放眼整个紫禁城,恐怕也无人能及。红蓼的此番造诣代表了宫廷最高的侍宴水平。 “今日为何是你前来送膳?” 但见身姿轻晃,指影徐动,盘盏落案时响声极其细微,而盘盏的间距拿捏得恰到好处,摆放的造型像极了一朵梅花。 “太皇太后身体欠安,宫中一大堆的杂事有待皇太后打理,奴婢身为咸熙宫掌事宫女,总有得便的时候。再说,梅子不是不在了吗。” 朱祁铭瞟一眼膳房门外,见崔嬷嬷、茵儿、渠清都未现身,“如此说来,女诸葛是有事要教导本王了?” “不敢。”红蓼正身恭立,“殿下幽居别院,自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但东南沿海与北境都在悄然生变,有些事对朝中君臣而言,只怕早已司空见惯了,只当它是寻常事,不过,对殿下而言,则要另当别论。” 朱祁铭脱下金面罩,见红蓼并不惊惧,这才起箸用膳。“本王管不了那么多。” “听听也是好的。不久前,倭寇攻破浙江大嵩千户卫,当时所有的指挥官全部脱岗,若非当地民壮奋力抵抗,贼势恐怕会蔓延至许多州县。” 朱祁铭投箸,“数十万大军困于云南腾不出手来,东南沿海又有倭寇肆虐,这个时候,北境肯定承受不了任何的风吹草动。” “朝鲜使臣崔士康刚刚入京,据他说,女真诸部暗中勾结瓦剌,瓦剌通过女真人诱胁朝鲜,想逼迫朝鲜依附于瓦剌,被李裪断然拒绝。” “朝鲜使臣的话可信么?” “有辽东方面的消息可作佐证。已经依附于瓦剌的兀良哈三卫勾结野人女真进犯辽东,辽东局势动荡。” 朱祁铭起身离案,“朝中可有良策?” “良策?”红蓼摇头,“重阳节那天君臣仍在大摆筵宴,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无人担心来自瓦剌的步步侵消。” 朱祁铭食欲尽失,拿起金面罩戴在头上,“祸不远矣,朝中何以如此从容?” “大明地大物博,有的是妥协的余地。朝中君臣已同意将瓦剌使团的员额增至三百人。” “三百人!”朱祁铭暗中咬牙,“三百人的赏赐,加上以次充好的朝贡贸易所得之利,足抵得上大半个富裕省份一年的赋税!” “瓦剌人的胃口大得很,每次使团入京,其人数远不止三百人。朝中君臣正为此犯难,任其自便吧,怕引起物议沸腾;驱离多出的人员吧,又怕与瓦剌交恶。故而朝中定下了权宜之策,那就是劝瓦剌使团将多出的人员留置在边境猫儿庄一带,由大明好吃好喝招待。” “劝?”朱祁铭顿感无比的郁闷,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失望,“一退再退,哪还像个堂堂上国!” 红蓼迟疑片刻,“奴婢说这些是想让殿下明白,朝中既然选择了妥协苟安这条路,就多多少少还能撑几年,数年之内,殿下就成了一枚闲子,住在紫禁城恐怕会导致殿下与朝中君臣的嫌隙日益加深,而回越府居住与赴藩这两条路又走不通,望殿下早做打算!” 朱祁铭端视红蓼,却不言语。 “若太皇太后能平安度过此劫,殿下自可不必发愁。可是,万一”红蓼顿住,省去了后面犯忌讳的言辞,“太皇太后cao不了太多的心,仅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天子身上,也无暇顾及内忧外患,眼下只求稳定内政,助天子立威。故而,殿下该为自己作打算了!” 红蓼辞去,朱祁铭颓然落座。 “崔嬷嬷!” 崔嬷嬷入内,“殿下有何吩咐?” “太皇太后近来如何?” 崔嬷嬷叹了口气,“太皇太后不豫,殿下别去清宁宫那边请安,免得让太皇太后瞧见了心里难受。” 挂念着太皇太后的病情,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