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神虎_第五卷 二般变化 29 偷学武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二般变化 29 偷学武艺 (第1/2页)

    “呵呵阿竹啊对刚才和那个大哥哥的比试有什么感想?”

    赵虎牵着阿竹缓缓走在街道上笑问阿竹。

    阿竹抬头睁着闪亮的眼睛嘻嘻笑道:“大哥哥的功夫太弱了阿竹可以用好几种方法把他打败...嘻嘻!”他脸上流露出兴奋的神情似乎为刚才的胜利而骄傲。

    “哦难道你的感想就这些吗?”

    赵虎笑道。

    阿竹摇摇头疑惑道:“还有吗?阿竹只想到这些。”

    赵虎笑笑不语。

    阿竹看到赵虎脸上的笑意想了想试着问道:“师父刚才您跟大哥哥说的练武之心是什么?”

    “练武之心?呵呵阿竹那你说说你心目中的练武之心是什么?”

    赵虎脸上的笑容越浓了那双眼睛格外的深邃似乎那蔚蓝的天空也无法媲美了。

    阿竹不过八九岁思想还不成熟心智中还处在成长的阶段所能够想象的都是耳濡目染从家中长辈中听来的。不管怎么样比起同年人心智还是要高出不少至少两年的练武站桩最是能够磨练心智。

    练武养脑并不是没有道理站桩之时就会自然而言的将人的注意力汇聚到一起这样会让精神意志也开始渐渐凝练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意志力等等关于精神心灵上的感官都会显著增强。

    影响一个小孩子成长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精神力不集中。一些对某一方面产生浓厚地兴趣爱好的小孩子他们的精神力就会集中在某一个方面那么在这方面的成就能力就会相应得高出其他方面而一些平时有些小聪明的孩子但太过于活泼。总爱开小差。如果不正确引导地话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精神思想不集中从而泯然众人矣。

    所以。当精神专注于某一个兴趣上时即使先天资质不高但也会有所成就练武站桩也有同样地用意除了养体之外。更多的是培养武者地心性毅力如果连日常的站桩都无法维持下来天资更高也是于事无补能够在日复一日地枯燥站桩中坚持下来那么就是一种精神上的磨练一种对意志的聚焦凝练。

    “我的练武之心?”阿竹眼睛闪烁显得有些懵然不过很快就扫除了迷惑脸上泛起一丝惊喜。两个小酒窝点缀着可爱的小脸:“是行侠仗义...嘻嘻!”

    赵虎开怀大笑道:“阿竹。这行侠仗义你是听谁说地?”

    阿竹摸摸小脑袋。扮了个鬼脸道:“是桑爷爷跟我说的。”

    “哦。阿竹那桑爷爷还跟你说了什么?”赵虎也有点好奇教阿竹功夫的这个桑爷爷。

    阿竹嬉笑道:“还有他跟我说学武之人不能欺负弱小要仗义执言要有武者胸襟不能睚眦必报...”

    “阿竹那你做到了这些没有?”

    赵虎打趣问道。

    阿竹大人般的思考了一下然后摇头道:“没有做到我欺负弱小了。”

    “欺负弱小?那告诉师父你是怎么欺负弱小的?”

    赵虎惊讶道。

    阿竹低着头丧气道:“刚才师父不是看到了嘛是师父让阿竹欺负弱小的师父如果桑爷爷对阿朱说的那些话就是一个人的练武之心那阿竹岂不是已经破坏了心中的那颗练武之心呢?”

    赵虎愣了一下继而大笑道:“哈哈阿竹不错你是在欺负弱小欺负弱小...哈哈!”

    阿竹满脸疑惑看着赵虎不知师父笑什么。

    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迎着早晨地第一抹光辉行走在略显清冷地街头格外安详。

    君子失魂落魄得回到家中连母亲喊他吃饭都恍然未觉坐在床上脑海中还是回味着赵虎离开前说的那句话。

    他从赵虎地话中感觉到赵虎不收他为徒似乎并不是因为输给了那个小男孩应该有其他原因缘由可能就在那句话中。他细细琢磨着话中的含义却怎么也无法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这时房门外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小君吃早饭了...”

    连续喊了好几声君子才回过神来摸摸有些隐痛的头之前和阿竹比试时倒地撞了一下头到现在都还有点恍惚。

    对于输给一个小孩子君子还是觉得不可思议阿竹那么小的个子力气就是自己不动手站在那里也不可能把他推到了。

    吃过早饭后君子一直呆在房中思考不过却了无头绪。

    没过多久他的好兄弟铁哥们东子来了。

    君子把事情跟东子说了一遍想从东子那里得到一点建议。

    前几天落湖险些淹死东子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对于赵虎这个救命恩人自然是感激不尽只可惜不知道赵虎的地址无法亲自上门感激而且他这件事并没有告诉家中要是被家中知道自己落水差点被淹死的事恐怕是自找麻烦了。

    对于赵虎能够踏水救他心中有些不怎么相信毕竟没有亲眼看到。

    “嘻嘻君子练武之心?我们不是看了这么多的武侠小说吗?行侠仗义铲恶锄jianian不就是一个侠客必须的职业道德吗?嘿嘿....”

    东子嘿嘿笑答。君子听了之后陷入了沉思然后抬头好像自语:“行侠仗义铲恶锄jianian。这都是一种追求侠客的目标难道所谓的练武之心指地是练武的追求的心灵归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