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还君明珠双泪垂(万字大章求恕罪!) (第3/4页)
她说。也就说了,李治听,也就听了,说的人只是简单的诉说,听地人纵是想要反对,却也根本就说不出话。于是,每次到了最后,总是以这样两个人默默地流出泪来作为结束。 还君明珠,双泪垂。 见皇上微微地侧过头去,皇后武氏叹息了一声,缓缓站起身来,“你好好的将养身体吧,其他地事情……不要想太多……”说到这里,她不由面带苦涩地笑了笑。“就算是你恨我,也要先把身体养好了,再来惩治我才是!” 说完了。皇后娘娘转身想走,却又站下,犹豫了一下,缓缓地道:“上次长孙冲带兵围宫地时候赶来救驾的那个萧挺你还记得吗?就是太平看上地那个人!” 说到这里,她居然又缓缓地在榻旁坐了下去,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自己地皇帝丈夫,道:“前些日子我就跟你说过,我想给政事堂加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然的话。很多事情都会被他们的吵架给耽误了!而这个萧挺,就是我心里的人选!” 说着,她幽幽地叹了口气,“现在朝堂上仍是以你的老臣为主,没有了你,我掌控不住他们!所以,按照我的想法,自然是该先把他们都踢出长安,然后再换上我能使唤得动的人才成。但是眼下大乱刚平,又有弘儿在一旁给我捣乱,整天嚷嚷着要太子监国,我暂时还不敢踢跑他们,所以没办法,只好先扶两个人起来跟来济他们打对台了!” “这个萧挺……人很聪明,虽然年纪轻轻的就很是滑头……不过也正是因此,把咱们的宝贝闺女交给他,你我也都可以放心了。你说呢?” 她问。李治自然无法回答,不过显然。皇后武氏也并没有指望他回答,所以,她随后便又继续说道:“我那娘家侄子倒也是个聪明人,让他去对付弘儿和来济,那是尽够用了地,但是,长孙无忌可真是个老滑头啊,他居然用从此不过问朝堂之事作为条件,逼得我把上官仪派到了扬州,这样一来,大唐过半的赋税可就在弘儿手上攥着啦,虽然眼下他上官仪才刚上任,还不敢乱动,但是谁敢保证将来他不会卡朝廷的脖子呢?” “而要对付上官仪……我那娘家侄子可就差了点儿……” 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又是叹了口气,微微蹙起娥眉看着自己地皇帝丈夫,似乎是在喃喃自语,又似乎是想问一问李治的看法,道:“只是……那小子也实在是太年轻了点,服不了众啊,偏偏我又没时间等他一步步的熬上来……” “当然,最关键的还不是这个……”不知是不是因为提到了萧挺,皇后娘娘武氏小嘴儿竟是微微地撅起来,其娇憨之态,竟跟她的女儿,那年仅十六岁的太平公主有着七八分的相似,而其唇瓣红润可人之处,竟也丝毫不输于少女春华的太平公主,直是明艳动人之极。 她的语气恨恨,“最关键地是,那个小子可是滑头得紧,只怕还不等我说出来,他已经有一千个一万个办法来推诿啦!” 此时,皇后娘娘武氏目光飘渺地看着不远处的殿门,口中恨恨,脸上却是不知不觉地露出一丝浅浅微笑,但也正是此时,她没有注意到的是,她那皇帝丈夫李治的嘴角微微地**了一下,那藏在锦毯下干枯的大手缓缓地,但是狠狠地,紧握成拳! 这普天之下,还有谁能比他更了解武媚娘呢? 两人相扶相持相知相爱几十年,他爱她爱到了骨子里,可以说,皇后武氏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他的眼里都能瞧出别人所瞧不出的味道来。 而眼下,他虽然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但耳朵却还没有坏掉! 最关键的是,他地脑子也还好好的呢! 皇后武氏口气中的不对,尤其是在提到萧挺这两个字时的不对,他自然能听得出来! 他知道,这是一个女人只有在说到自己的情郎时才会有的语气! 而在此前,她的这种语气是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 即便连自己地父皇,都从来没有得到过! 但是现在,当萧挺这两个字从她嘴里说出来地时候,尤其是联想起她对自己说话时语气中只有怜没有爱地时候,李治便顿时的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此前珍视几十年地东西! 这个语气,已经换了主人! 如果说在此之前,他心中并不怪罪这个让自己爱了几十年恋了几十年的庶母,反而对自己当时竟然会那么软弱地选择舍弃自己的皇后而屈从于外臣们的压力的话,那么到了现在,他的心中却已经突然变得无比痛恨! 他痛恨自己这几十年来的软弱。痛恨武氏的毒辣忘情,痛恨那个叫萧挺的人……
甚至,他痛恨萧挺这两个字! 这时,皇后娘娘突然收回目光,然后便正正的看到了自己地皇帝丈夫浑身上下微微地打着摆子,原本呆滞的脸上竟是青筋曝出,一副盛怒的样子。 她好像是突然之间明白了一点什么,不由得突然一下子站起来以手掩口,满脸地吃惊。 “你、你别……我没……” 话说了一半。她却突然停下了,然后,这琉璃殿内便陷入了比此前任何一次都要更加长久的沉寂。 便连皇后娘娘武氏那一贯明亮的眼睛。此时也已经沉寂下来。 过了也不知道有多大会子,皇后武氏突然扑到榻上,抱着皇上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的身子喃喃地道:“皇上,臣妾我、我……是你的人……” 永兴坊萧府,后花园。 从阎家回来之后,萧挺冲了个凉便到这后花园的凉亭里用功。 说起来距离明年的科考剩下的时间可不多了,而萧挺虽然底子好外加最近一段时间很是用功,但他要考的却是进士科,那是考作诗地本事的。说到这个,萧挺可就不得不挠头了,毕竟作诗这事儿不是能靠死记硬背就行的,说白了十成里面倒有九成靠得是天赋,而偏偏不得不说,他在这作诗上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天赋。 所以,还是趁着眼下这功夫,赶紧把上辈子吃进自己肚子里的那些好诗都摘录下来才好! 能被他记下来的,自然都是历经千年岁月之后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精品中的精品。把这些诗都摘录下来免得忘了,到时候考场上实在是做不出来的话,不会作诗咱还不会偷嘛! 毕竟这穿越地优势不用白不用不是? 自宋齐梁陈以降,南朝流行宫体诗,所谓宫体诗,讲究格律、对称、押韵等等,其实就是律诗的前奏,而到了眼下这个时侯,大唐开国数十年。律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