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京兆尹与左相 (第1/3页)
天下午天空乌云聚合灰暗而阴沉眼看要下雪了们不由加快了手中活计都想早一点回到家中但春明大街平康坊一带却很热闹倒不是行人众多而是许多民夫在拆除沿街的围墙。 长安各坊之间都是被高墙包围每天都有关闭坊门的时间一旦坊门关闭就不再准人进出夜深后长安城各主要大街上便一片寂静只有一队队士兵在大街上来回巡逻一旦现未归的行人便立即抓捕。 从上个月起朝廷渐渐开始放宽了对民众的控制宣布各坊大门夜里不再关闭也不再限定各商家经营的时间这一规定皆大欢喜富贵者可以通宵达旦在平康坊的酒肆青楼里取乐而摆地摊的平头小百姓也可以将生意做到天明。 平康坊是长安最有名的娱乐区这里酒肆客栈青楼密集在临近东市的一小段沿街修了不少商铺比如最有名的太白酒楼便坐落于此整个长安各坊只有这一小段是允许商铺破墙而出不过随着城门关闭这些商家也必须关门走人事实上也并无区别。 而今天将要拆除整个平康坊的围墙将允许商家在沿街开店这样一来东市就和平康坊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巨大的商业娱乐区许多有眼光的大商人纷纷在沿街购置土地使整个平康坊的地价上升了数倍不止。甚至有人将目光投向了与西市毗邻地延寿坊那里也是沿春明大街坊内遍布中低档饭铺妓院猜测着下一步那里会不会同样将拆除高墙。 黄昏时分一辆马车从宣义坊驶出数百骑铁甲骑兵护卫左右。清一色的大宛军马马似飞龙。人若猛虎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右相李清出来了和李林甫与杨国忠的侍卫大多出身官宦世家不同李清这五百铁甲士皆是从安西军的最精锐中再选出有汉人有胡人有的出身世家。但大多数人都出身卑贱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是身经百战从死神手中一次次挣脱地勇士。他们对主帅绝对忠诚。 李清的目得地是户部尚书第五琦地府第。位于平康坊南面的宣阳坊车夫已经得知今天春明大街平康坊一带在拆除围墙必然会尘土飞扬他早和引路的骑兵讲好不走春明大街。而从南面过去不料队伍刚一转弯李清便在马车里下了命令走春明大街他要去看看拆墙的情况。 不用说。这个决定也是他作出的大唐本身就是一个很宽容的时代。但这种宽容是建立在不威胁李唐统治的基础之上比如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贸易很宽容。但却不允许铁器粮食等战略物资流入吐蕃突厥等有威胁地国家;又比如鼓励民众尚武。允许普通百姓佩带刀剑但又禁止持有长槊弩等军用武器这也是正常之事任何宽容都建立在一个度之上。 所以李清在考虑这个决定时并没有将所有的坊墙都拆掉而是有选择性地拆除。再者。商品经济地展也远远不是建几条商业街就能做到。 轰隆一声巨响。一段百步长地高墙被民夫们拉倒激起一大片黄尘。李清的思路被打断了他探头向外望去只见街头密密麻麻站满了围观的人群脸上都充满了兴奋与向往他们大多是平康坊靠墙一带的住户住的地方原本是最穷最偏僻之处不料一段城墙地拆除使他们家家都了大财尤其是正对东市大门那一段每亩土地已突破千贯目光短浅的卖了老房回乡购置田地房产做一个土老财而有眼光之人则向亲朋借贷准备自己修建店铺做长远买卖。 地上到处都是散落的断墙残壁已经无法再行走马车围观的百姓忽然现身后有大量骑兵近前都吓得纷纷向两边躲散但也有不少人涌到路边跪下来向李清的马车重重磕了几个头。 这时正在这里主持工事地京兆尹崔光远闻讯匆匆赶了过来他见李清的队伍无法前行不由歉然道:右相拆除已经快完成准备连夜收拾明日一早就能恢复正常通行。 李清点了点头又问他道:延寿坊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按计划是下月开始拆除不过. 不过什么李清地口气开始有些严厉他不喜欢下面的官员在他面前吞吞吐吐。 今天上午宣阳坊靠东市一段有一些人也在擅自拆除坊墙卑职派人前去阻止不料派去地人和他们生冲突好几个衙役都被石块砸伤。 崔光远叹了口气他本人并不赞同拆除坊墙这对将来地治安管理不利但上面既然已经下令他也只有执行但他意想不到的是地价暴涨受利之所驱平康坊南面的宣阳坊也开始有人眼红一早便雇人拆墙他派人去阻止手下却被人打伤显然这不是一般百姓敢为而是有势力有后台之人在背后撑腰但让崔光远最担心的事是拆墙风一起到处都有人跟着效仿管不胜管长安就乱了。 李清瞥了他一眼崔光远当年因杖毙鲜于仲通之子一事受到牵连但后来他投靠杨国忠一步步做到了京兆尹成为整个京城的地方官虽然这是个夹板官很难当但权力却很大李清这两日正想换掉他却一时找不到借口而现在机会来了。 本相的职责是决定拆除哪一段墙但怎么拆那是你地事总不能事事都要本相来替你们做那要你们何用我现在再重述一次。除了平康坊和延寿坊外其余坊墙一概不能拆若有擅自拆墙者你可以抓可以打但如果你管不了那你这个京兆尹就别做了。 说完。他一拉车帘冷冷 回头去第五大人宅. 就在芸芸众生为利而奔忙之时长安庙堂上却爆出一件大事左相裴宽病逝短暂地平静被打破左相之位一时便成了所有官员瞩目的焦点。 不仅是官员长安大大小小的政治观察家也围绕着左相之位各抒己见。酒楼茶馆到处可以听见保皇党和相国党人的争论。 这也难怪在右相独揽朝政大权之时左相本是个鸡肋角色但如果皇权想要上升制衡右相的过度权力那最好的办法最是提升左相地权力。 在大唐权力构架的设计上左相所掌管的门下省本身就是一个审查机关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执行。 门下省如果对中书省所草拟的诏敕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凡中央各部寺监及地方各部门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认可以后方送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或草拟批答。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 所以。大唐的权力体系中右相具有很高的权力。如果自身没有错误被御史台揪住那右相之权甚至可以抗衡皇权而左相又是对右相地制肘防止一权过大。 这本是一套很完善的权力制衡体系只可惜李隆基先后用李林甫和杨国忠为相后皇权逐渐上升将许多原本属于相国的决策权都抓到自己手上而左右相的制衡也完全被破坏。 但马嵬坡事变后形势又生了逆转右相大权独揽而皇帝的诏令甚至出不了皇宫尽管人人都明白这其实是军权的问题但没有人肯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