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_第三百八十章 父子恩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章 父子恩怨 (第1/2页)

    安大明宫紫辰殿李豫背着手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成一团目光中的焦急和不安流露无遗。

    李清离开长安已经半个月按约定长孙全绪早该到了但至今音信皆无也无法联系使他心中既焦急又忐忑。

    难道他们变卦了吗难道嫌朕的封赏不够丰厚吗或是半路上被李清伏击.都觉得站不住脚。

    他叹了口气长孙蓝玉又病倒了他不忍让她出面去催问娘家事到如今也只能等待了夜已经很深李豫却没有丝毫睡意只背着手来回踱步门口的马英俊已经困顿不堪腿在一阵阵抖只要软弱一分他就会瘫成一团泥呼呼睡去。

    火盆烧得很旺忽然有火星迸起爆出一串噼啪声马英俊顿时现了办法他立刻退出房门命令小宦官们重新换火盆趁这个机会他倒在长凳上假寐片刻可一倒下他便呼呼睡着了。

    就在马英俊睡着后没多久一名宦官匆匆走进紫辰殿他便是大宦官边令诚自从上次觐见李豫后李豫便交给他一个新的任务到奉天去秘密训练新军至于他的观军容使一职便暂时搁浅了。

    边令诚有李豫颁的金牌虽然可随时进入紫辰殿但进入大明宫却被羽林军阻拦使他每次都还是要禀报李豫颁的金牌几乎无用可今天却很奇怪羽林军对边令诚视同无睹任其进入大明宫。

    边令诚满心疑惑地走进大明宫他现守卫宫殿的羽林军也明显少了。尤其是靠近紫辰殿这一段更是只有五六个羽林军蹲在避风处懒洋洋地打盹。

    难道李清不在他们都变懒了不成

    进了紫辰殿小宦官告诉他皇上还在御书房里处理政务这边令诚心中感慨不已如此勤政的皇上。连开元二十年的李隆基也比不上呢

    马英俊睡着了不知道边令诚进入李豫的书房从而也不知道李豫手中竟悄悄地握了一支军队。

    陛下。老奴训练了三千二百人个个都忠心于皇上奴才就擅自作主将这支军队暂时取名为忠勇军。可随时为陛下效命

    真是辛苦你了

    李豫克制住心中的狂喜。竭力在脸上只表露出一丝赞许地微笑他慢慢走近边令诚。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叹道:史书大臣皆说宦官不可重用却没有哪个皇帝说不能用宦官。实在是因为在关键时候。最忠心朕的也只有你们这些家奴他们只懂口诛笔伐。却哪里知道做皇帝的苦楚。

    边令诚感动得满脸泪水伏在地上泣道:老奴身有残疾注定是皇上的奴才只能老奴能力有限只能尽绵薄之力相助皇上。

    已经足够了李豫打断了他的话能有三千二百人朕已经心满意足什么时候朕一定要去看看属于朕的第一支军队鼓舞他们的士气。

    李豫背着手走了两步忽然仰天叹道:只恨朕出不去啊

    边令诚心中一动急忙对李豫道:老奴今天现羽林军地防卫似乎减弱了很多不仅不阻拦奴才进宫也不再搜查而且人数大大减少或许皇上能有机会出去。

    这倒是件奇怪的事李豫陷入了沉思难道是羽林军内部出了什么问题不成但不管怎么说对他的监视减弱总是一件好事。

    皇上李尚书有急事求见

    马英俊揉着睡眼惺忪地眼睛慌慌张张赶来汇报他踏进房间一下子看见了边令诚脸霎时变得惨白僵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李豫的目光忽然变得阴冷起来他从马英俊的目光里看到了刻骨的仇恨他似乎明白了什么长期宫内地生活使他对宫人之间地复杂关系多少有一点了解显然马英俊是在嫉妒边令诚被自己重用有了嫉妒就会有阻止的手段李豫地瞳孔渐渐收成一条缝难道是他泄露了什么吗

    马英俊已经回过神他一抬头顿时被李豫阴冷的目光吓了一个激灵不由自主向后退了一步垂下头喃喃道:陛下李尚书有急事

    让他进来李豫一直盯着马英俊地背影消失这才重重哼了一声以后再慢慢收拾他他低头看了看边令诚不知怎地他此时已经不想让李泌知道得太多自从上次他们之间的矛盾爆后彼此之间那种融洽地师徒关系渐渐消失取而代之成了尊卑分明的君臣关系而且李豫对他也不再是无话不说象现在边令诚私募兵一事他就不打算告诉他。

    你先下去今晚就留在宫中不要让李尚书碰到了。

    边令诚迅退下片刻李泌忧心忡忡地走进屋来他不知道此刻李豫尚未休息不过就是休息了他也会将他叫起来他刚刚听到了一点风声李隆基的中风根本就是假的不断有朝臣以探望的借口到兴庆宫去既然不是探病那是干什么

    形势已经变得异常严峻如果再不及时想办法应付那在李清回来之前长安恐怕已经换了一个天。

    李泌上前向李豫深施一礼道:臣李泌参见陛下

    李尚书免礼请坐下说话。

    谢陛下变得如此客气可这客气中距离却远了很多。

    李豫瞥了他一眼迟疑了一下还是徐徐说道:按正常路程长孙全绪在五天前便应该赶到长安可至今也没有他的消息朕实在是担忧尚书认为会生什么事

    一直以来他除了李泌之外就再无可依托之人便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曾几时。他有了长孙家族这支外戚力量便开始信心倍增李泌在他眼中也变得不那么重要可当长孙全绪渐渐变得不那么可靠之时他又不得不重新倚重李泌。

    臣以为他们很可能是进不了潼关然后再绕道陇右从凤翔进关臣下午已经派人赴潼关和凤翔打探消息。一有消息臣会立即通知陛下。

    当初李泌并不赞成走长孙全绪这条路但时移事易。太上皇的危机渐渐迫在眼前长孙全绪若能带兵来倒也能稳住大局李泌便改变了心态。无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