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四 军火帝国 第四十章 难题(二更求月票) (第1/2页)
雷不及掩耳的地面进攻展示了美军的实力,也**了 位于两河流域的胡齐斯坦省是伊朗地理位置最为特殊的省份,除了东北部在扎格罗斯山区外,该省90%以上的地区都在海拔较低、地形平坦、易攻难守的两河冲积平原上,一直以来都是伊朗的防御重地。 两伊战争期间,胡齐斯坦省不但是双方的重点争夺地区,还多次被伊拉克军队攻陷。 战争爆前,共和国与俄罗斯多次“警告”伊朗,美军不但会攻打胡齐斯坦省,还会将胡齐斯坦省作为主战场。 据此,伊朗调整了防御部署,在胡齐斯坦省投入了近三分之一的地面部队。 问题就出在这里。伊朗决心死守胡齐斯坦省,结果却没有守住。其实不管伊朗投入多少地面部队,都无法守住胡齐斯坦省。 按照军情局在战后提交的一份报告,战争爆之前,伊朗高层希望在胡齐斯坦省的地面战斗中重创美军,大量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最终迫使美军撤出胡齐斯坦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伊朗制订了相当严密的城市防御计划,准备在阿瓦士、阿巴丹、霍拉姆沙赫尔、霍梅尼港等大中城市阻击美军,在城市战中击败美军。 设想很好,结果却非常糟糕。 伊朗没能达到目的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两点。 一是战争准备工作非常不充分,留给伊朗的准备时间相当有限。战争爆后,美军的大规模轰炸严重限制了伊朗军队的调动与部署,导致驻扎在各城市的伊朗军队缺乏作战所需的各类物资。地面战斗打响后,伊朗已经来不及为各地驻军提供援助了。 二是美军地城市战能力大幅度提高。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场上。美军通过十多年地磨练。总结了许多城市战战术。研制了大批专门用于城市战地武器装备。在攻打阿巴丹地战斗中。第1装甲师就体现出了非常强悍地作战能力。随后在攻打阿瓦士地战斗中。第1装甲师再次成为主力。与其强悍地城市战能力不无关系。 总体来说。伊朗犯地错误就是低估了对手。 如果伊朗准确判断美军实力。不但不会将主要兵力放在胡齐斯坦省。还应该做好长期战争地心理准备。 7天地地面战斗结束时。一个非常严峻地问题摆在了伊朗面前。 损失了近三分之一地地面部队之后。伊朗拿什么守住第二条防线。以及广袤地纵深地区? 同样地问题也摆在了美军地面前。 如果趁热打铁,有足够的把握以较低地代价攻入扎格罗斯山区,进入伊朗腹地,推翻伊朗政权。如果裹足不前,将在胡齐斯坦省面对伊朗的“游击队”,使战争久拖不决,最终进退两难。 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伊朗只能与美军打游击战。 阿瓦士沦陷的次日,数支由革命卫队正规部队改编而成的游击队从山区小路进入了胡齐斯坦省。按照伊朗最高精神领袖下达的指示,革命卫队将派遣15万游击队员进入胡齐斯坦省,伊朗6军也将 把5个步兵师改编为游击队、派往胡齐斯坦省,胡齐斯坦省各地的伊朗民众还将组织1万游击队员。 正面战场上打不过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游击战场上不见得打不过美军。 至少,美军至今没有能够总结出对付游击队的有效战术。不管是在伊拉克、还是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军都没能剿灭游击队。 伊朗祭出“游击战”,美军的难题更多了。 胡齐斯坦省是伊朗人口仅次于德黑兰省地第二大省,总共有近300万居民。虽然有大约的居民是逊尼派教徒,但是其余60%的居民都是什叶派徒。在此情况下,美军占领胡齐斯坦省的代价不会小到哪里去。 按照兰得公司在战前的一篇分析报告,美军至少要在胡齐斯坦省投入15万地面部队。 实际情况也许更加糟糕。就算美军投入15万地面部队占领胡齐斯坦省,在仅剩下1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很难完成攻占德黑兰的作战行动。 兵力不足还是次要问题,以美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