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D新手入门 (第6/8页)
,但和《被遗忘的国度》或《龙枪》比起来并不很多,不过整体水平都比较高,没有什么所谓“垃圾作品”。官方出版的十三本小说被分为《阿塔斯历代记》、《一人部落》和《五棱镜》三个系列。《阿塔斯历代记》系列中的五本书并没有一个连续的主线。其中最受好评的是林恩·阿比所著的《龙王兴衰录》和西蒙·哈克所著的《断刃》。 《浩劫残阳》系列的电脑游戏一共有三部,都是由SSI发行。其中《浩劫残阳:破碎大地》和《浩劫残阳II:毁灭者苏醒》都是广受好评的经典之作。而《浩劫残阳网络版:暗红沙地》则因为落后的图像、蹩脚的cao作和不合时宜的回合制战斗等问题在和《网络创世纪》的竞争中落败。 《灰鹰》 《灰鹰》世界是龙与地下城第二个正式出版的战役世界。《灰鹰》战役背景位于一个名叫奥则的世界上,整个战役的重心集中于一片被称为弗兰斯的土地。TSR公司把《灰鹰》世界的风格称为“中度奇幻”,用以区别《被遗忘的国度》等世界的“高度奇幻”风格。在《灰鹰》世界中,魔法并非罕见,但也绝对不像《被遗忘的国度》那样几乎每个地区都住着一两位大法师。诸神们虽然受到崇敬,但由于彼此之间的约定,他们并不直接介入世俗事务。虽然怪物们四处出没,但真正强大的魔法怪物并不常见。所以,相对于《被遗忘的国度》中由魔法和诸神决定世界的方向,《灰鹰》世界的命运更多地受政治运作的影响。此外,和被遗忘的国度那种NPC正邪分明的风格不同,《灰鹰》世界里那些身处政治纽带中的NPC们往往是亦正亦邪、令人琢磨不透的“灰色”人物。 《灰鹰》系列小说为数不少,但多数因为年代久远,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TSR早期出版的作品包括加里杰里克斯所著的《旧城传奇》、《邪恶的制品》和罗斯·埃斯所著的《狼主》、《权利的代价》、《支配者》、《著名游戏》和《眼睛》。此外加里杰里克斯在离开TSR公司后还由NewInfinities出版了五部《灰鹰》小说《声名狼藉的骑士》、《鹰之城》、《死之海》、《遁入黑暗》和《舞蹈者》。 虽然《灰鹰》是最重要的龙与地下城战役世界之一,不过截至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一款以《灰鹰》系列为题材的电脑游戏出现。 以上就是龙与地下城的主要衍生文化作品的介绍,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奇幻文化的发展是飞速的并且是几乎不受任何想象力限制的。甚至魔法和神灵可以在宇航时代继续存在(如《异度风景》和《魔法船》),这在国内的读者看来可能是荒诞不经的。科学和魔法怎能参杂在一起?也许我们可以认为撰写这类奇幻小说的作者都是疯子,或至少是狂人?其实诞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TSR公司赖以为起家法宝的龙与地下城系统是以中世纪战争为蓝本构建的,由于大受欢迎而导致了AD&D系统如同被定了型演员——它的任何作品都不可能背弃原有的剑与魔法的价值观,否则就有被读者抛弃的危险,这就导致了上述近似于荒诞的作品产生。 不过如果从深层次的文化角度来考虑的话,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人自古历来对与宗教的态度就是实用主义的,甚至是忽略的。我们只在必需的时候求助于神灵,固然佛教和道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刻影响,但还从没达到能彻底影响社会生活的地步。纵然中国历史上存在过如建造云冈和龙门石窟的北魏之类极为崇敬佛教的王朝,但毕竟不是主流。倒是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发生过四次之多。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直是严格否定神灵存在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之崇敬祖先,决不提倡信仰宗教,这也就是中国人对于宗教的不敏感的渊源。纵然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以佛学家或者道学家自居的知识分子,但是请注意他们只是进行学术研究的脱离了宗教信仰的宗教思想文化理论研究者。引用我国台湾省学者柏杨的话来说:“佛教徒和佛学家间的区别就像是狗和热狗一样,绝不可以混为一谈。”
反观西方文化的发展可以说简直就是一部基督教的扩张史。以古犹太教发展而来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犹太教继承了古犹太教的宗教信仰崇拜的绝对性以及对于其他信仰的排他性,其中以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尤甚。欧洲历史上臭名卓著的十字军东征就是以维护基督教精神为精神动力的侵略行径和民族大屠杀,甚至基督教连自身的改革都予以扼杀。信仰新教和旧教的基督徒在欧洲历史上进行过无数次的血腥冲突,最后的结果就是新教徒们背井离乡前往美洲开拓殖民地,由此始有今天的美国。基督教义深刻的影响着西方人的心智,甚至在早已进入宇航时代的今天,也没有任何一个西方政府敢于否定上帝的存在。教会也把各种新时代的科学成果如核武器、人造卫星、宇航飞机等,笼统宣布为上帝允许并且早已暗中制造出的存在,人类做到的只是“发现”而已。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对于《异度风景》和《魔法船》这一类的奇幻文学欣然接受的原因,我们的不理解纯粹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啊。 (三)从《哈利·波特》到《龙与地下城》 在前一段时间大热的奇幻题材大片《哈利·波特》与《魔戒首部曲》中,我们看到了好莱坞复兴魔幻片的浪潮。魔幻片和科幻片不同,虽然它们都是把观众带入一个生活中不存在的虚拟世界,但科幻片一般要给其中的幻想找出些“科学依据”来自圆其说。比如,电影《超人》为了给片中那个钢筋铁骨、力大无比、能自由飞翔的超人找到一些现实依据,便告诉观众这个家伙来自遥远的“氪星”,这个星球上的重力是地球的100倍,所以其居民都生而为超人。另外,为了给影片加上一些“科学”色彩,科幻片一般都把时代背景设定为当代或未来,即使是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也早不过崇尚科学的工业革命时期。魔幻片则不然,在欧美人的想象里,龙就是会喷火,魔毯就是会飞,再加上小精灵、大力神、灯神等的传说也通过文学作品或古迹留传下来,因此在现代社会里虽没有太多人再相信这些神话,但对神话中的故事都相当熟悉,电影中出现它们时,并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解释。另外,当代的魔幻片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神话体系,像《哈利·波特》这样的影片其实就是各种神奇事物的大杂烩。不过,魔幻电影的时代背景往往选在古代,即使是像《哈利·波特》这样发生在当代的故事,主要人物的服装也都颇具古韵。 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科幻片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狂潮,魔幻片市场却显得很萎靡不振。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恰逢全球范围的技术革命风潮,“科学就是力量”的口号响彻云霄。那个时代人们比较崇尚技术,以致科幻片容易受到观众的欢迎。近年来,奇幻世界的妖精和魔法师又跳将出来成为银幕上的新宠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西方电影圈经过20余年的发展,出现了诸如《魔鬼终结者》、《星球大战》这样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