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党_第二十七章 一座无从防守的大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一座无从防守的大城 (第1/2页)

    农历五月的关中,已是夏至前后了,可云集长安周边的十余万勤王大军,还是穿着冬装。朝廷揭不开锅,能发出军粮就不错了,根本没有钱做春夏军服。因为穿的太厚,李晟和浑瑊的大营里经常发生士兵中暑事件,两人只好屡屡上书朝廷告急。告急也没有用啊,德宗皇上自己还穿着冬装呢,皇上的态度很明白,将士们没有衣服穿,朕和你们同甘共苦……

    当然,郭德罡的部队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连自己的嫡系部队都没有夏装穿,他这个粮料转运使也就不用当了。在冷兵器时代的夏天打仗,尤其是在大太阳下面,套在晒得guntang的铁壳子铠甲里面,很容易造成脱水,光是烫,也把兵烫晕了。为了防止铠甲被晒得过热,神策军第一师在铠甲外面都套着白麻布的大斗篷,看起来便如集体出殡一般。

    左等右等,郭若沫终于从浙东韩滉那里搞来了一批布帛,官军这才换了夏装。换了夏装,就该考虑收复长安的事情了。而此时距离长安最近的部队,是李晟的东渭桥大营兵。李晟心中,实际上是心存着某些想法的,毕竟收复国都,乃是不世大功,任是哪个带兵将领,都想要给自己的人生中添上如此一笔辉煌。而浑瑊自然也是不想让李晟专美于前,急令郭晞和郭德罡全速向长安进击。

    长安城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就是自从大明宫修筑之后,皇宫便在郭城之外,而为了防御所计,在大明宫之北又修筑有禁苑,但其建筑强度与防御性能显然不能与外城与坊市系统相比较。在军事上,周长越小的堡垒,防守起来便越容易,而周长过大的长安城,使得防御所需要的兵力极为庞大,六十余里的城墙,再加上近百里的禁苑墙,至少需要十数万兵力才能勉强防守,而唐府兵制败坏之后,中央禁军部队根本无可能凑足此数,防守长安便沦为空谈。在唐代历史上,长安城中的皇帝每逢变乱便弃城而逃,与这种布局很有关系。

    现在,朱泚也面临着防守长安的大问题。由于长安城太为庞大,而他的精兵早已在奉天武功两役中伤亡殆尽,泾原乱兵又只是护着自己抢来的金银财宝,根本没有出战的意思,而我们的朱皇上,也根本指挥不动这些彪悍的乱兵,要防御整个长安,无疑属于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出于这种无奈,朱泚只能将兵力集中在大明宫和禁苑一带,而放弃对皇城以南坊市的防守。

    按照李晟帐下众将的看法,攻击长安应该避实就虚,先打叛军兵力空虚的外郭南城,然后进占坊市,再攻击北面的宫城和禁苑。而李晟却认为,干脆速战速决一举击溃集结在北城宫苑之内的叛军,将其赶出长安逃跑,也可以分给浑瑊一点功劳。其实他不是不想将反贼头子朱泚生擒或是阵斩,只是收复京师已是天大功劳,再干掉首恶,马上便会陷入功高震主,满朝嫉妒之局,李怀光的教训就在眼前,不由得他不做些保留打算。

    李晟与诸将商议进军长安之时,郭德罡正在醴泉准备着出发去长安的事情。作为一个全配置部队,神策军第一师的作战准备时间实在称不上是迅速,原因便在于要准备的辎重武器种类相当庞杂,而郭德罡又是个喜欢做足事余准备的人,每个兵都按照两倍的系数来准备弹药粮草,就连陌刀兵和长槊兵的刀杆槊杆,也是按照每人两份来准备的,更不用说铠甲干粮,人食马草了。好在在奉天醴泉这半年时间,元道长和韦丹很是研究出了很多便利后勤的器具,比如便携式可拆卸的军用煤油炉子,rou末、奶、脱水蔬菜和面粉混杂炒制,再用水力压机压缩过的压缩干粮,又给每个士兵定了基数,制造了专门的野战炊事用集装箱车,并且例行采用了编号制度,做到了每个单位都可以迅速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后勤辎重。

    尽管如此,现在大营之中还是一片混乱之至的景象。

    “幺幺四,幺七八四!”这个号码,指代的乃是神策军第一师左厢团第四步兵营十七旅八十四神臂弩队,因为主帅的奇怪习惯,神策军内部的番号里面,所有的一都被叫做了幺。听到叫到了自己的番号,八十四神臂弩队的队正罗永好连忙跑到了辎重营的装车站,按照手中的军需手册清点了属于自己的辎重集装箱里面各种补给、被服、箭支、铠甲和弓弩配件,并在领料单上签了字,然后看到这个集装箱车上被写上了1-1-4-17-84的号码,套上了骡子,和第四营其他队的辎重一起列队出发去了。

    罗永好一路小跑,跑回了自己队的宿营车,也是运兵车停靠的地方。士兵们早已列队站好,按照花名册点完了名,罗永好挥了挥手,士兵们便鱼贯登上了运兵车。在运兵车上,也同样写着1-1-4-17-84的号码,但和浑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