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军官营 (第2/2页)
个武官敢说自己有经验?
漫说是福建,就算是北洋也没有这样的人才。反而是杨子疆和铁良这样的几乎如白纸一张但却忠心无贰的人,才更能彻底的贯彻载洵超越时代的建军思想。
皇帝二哥给了足够的名义,只要军饷自筹,就算弄出个几千人,朝廷都不会追究……当然,他的话载洵也没当真。追不追究,不是皇帝说的算,太后说的才算数。
但以水师陆战营不足千人的规模,即便是太后也说不出什么的。“既要我重建福建水师,又不给钱,那招募人员的名义再不给,还像话吗?”
当唐荣浩对于载洵擅自组建陆战营的计划提出异议时,载洵只撇了撇嘴,“招人,读过书识点字的,习过武身手好的,只要身体健康没有恶习,有多少招多少。不光是福建,湖广、两江都派出人手,爷这次招人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熟知提督大人脾气的唐荣浩没有再说质疑,聪明人的优点就是知道自己啥事可以多说,啥事不能说。招呼来一帮师爷开始草拟招募榜文。别人那儿养兵都得先看朝廷能批复多少钱粮,可提督大人不差钱。光是台湾特区龙旗集团的几大分公司,就已经员工过数万,还差多养个千把百人的?
在唐师爷的心目中,大清的兵也就是那样,套身兵勇服、发杆洋枪,就那么回事了。虽然大人的要求有点怪:录取时以识字为首、习武次之,可文武双全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年头的读书人,有几个还能舞刀抡枪的?
没想过到各地的榜文贴出不到一月时间,在福州城内的水师招兵处便人满为患。之前整日无所事事的几个师爷,忙得不可开交。在衙门中紧急抽调人手,到后来,连林沁怡都带着人亲临招兵处帮忙,却又格外的引起一阵sao动,应征之人更为踊跃,连一些围观者都冲了上来,“我也要投军,我也要加入福建水师。”
不管啥年代,美女的号召力都是强大无比的。
本来预计持续一个月的招兵处,在短短的五天之内,就登记招慕了四千余人。经过严格的审查,去除了有吸毒史的、有偷盗前科等不符合要求者,还余两千六百余人。当然,这年头,民风朴实,小偷小摸之人并不多,而吃烟者更是多出现于大户官宦之家。普通人家,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那闲心去抽大烟?
不合格者,更多的是因为没读过书,不识字,又没有武技等特长,出来当兵只图口饭吃。
因为载洵的要求,募兵处的师爷们严格执行了规定,但让那被淘汰的普通农户子弟们还存有希望的是“提督大人有令,没特长的今年不会被录取。明年这时候你们再来,明年的条件就会放宽了,不识字的也能吃上军粮。”
这话并不是忽悠人,载洵真的就是这样交待的。
在载洵私下与杨子疆和铁良的对话中,“水师陆战营,不会永远只是一个营头。我不要求你俩把陆战营训练成一支精兵,而是要你们把它训练成一个军官团。陆战营的每一个士兵,在未来都将是军官。”
“六哥,海军大学堂都办了,那我们就再办个陆军学堂呗,还要偷偷的搞这么陆战营干吗……唉哟!六哥你打我干吗?”
“嘿嘿,铁良,贝勒爷是水师提督兼船政大臣,办海军学堂是理所应当之事,要是办陆军的……那不是等着被那帮翰林御史们参上一本吗?”
杨子疆慢声慢语的说出了这其中的门道,倒是令载洵有些刮目相看。任命杨子疆为陆战营的营官,颇有些迫于无奈,“铁王爷”知兵,在后世鼎鼎大名,可铁良毕竟还年幼。而载洵手下……说到底,还是载洵根基尚浅,可用之人太少。
毕竟,那些忠于皇室的旗人不敢用,而这年代有些本事的汉人又多会投奔北洋和湘军,载洵想捞些“大鱼”,还真是不容易。
从这一点来看,载洵的皇亲身份,反倒成为了一种禁锢。若是普通汉家子弟,直接投入北洋,以一个后世穿越者的见识,想必得到李中堂的赏识,也不成问题。再努力一些,挤掉那袁大头,继承北洋正统,甚至都比现在行事更容易一些。
可惜,这些都是无法选择的。如果让别人知道,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载洵正在痛恨自己的身世,恨不得托生于普通汉家时,会会晴空劈下几计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