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宋_第七十三章 大丰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 大丰收 (第2/2页)

头说道:“步人甲我要一百件,克敌弓我都要了。那个双弓床弩也要。”

    那个都头忙说道:“步人甲,克敌弓没问题,那个双弓床弩实在是笨重不堪,不好移动,一般是用在城墙之上,作为守城利器之用。行军打仗之时实在是移动不便啊。”

    赵图大手一挥动说道:“唉,这你就别管了,先把这双弓床弩搬到道牛车之上,具体怎么用那是我的事情了。

    那都头一听这话忙着陪笑说道:“那成,那这样的话,还需您带来的人手帮忙,这个双弓床弩等闲没有十几个人搬不动的。”

    赵图扭头对着身后于鹏吩咐道:“把武库外的弟兄们叫进来,把这里需要的都搬运到车上。今天上午就领用这些武备,下午再去领军粮杂物帐篷等。”

    一行人又忙碌半天,总算是搬完了。到了下午又是几通忙乎,把军粮杂物帐篷军饷都搬运到了山庄之中。

    到了晚饭之后,赵图把虎头于鹏喊进屋子里,询问道:“今天忙乎半天,总算是弄的差不多了,于鹏你给我讲讲,咱们这一天搬运的成果。

    于鹏起身拿出账本,逐一念了起来。兵器为大枪三百五十杆,单钩枪一百杆,手刀三百五十把,开山大斧三十把,朴刀一百把,铁鞭十二支,瓜棱锤二十把,狼牙棒二十把,皮甲二百件,半身铁甲二百件,步人甲一百件,克敌弓五十把,双弓床弩一具,旁牌八十三个。八斗黄桦弓一百二十把,九斗黑漆弓三十把。三尺投枪六百杆。小手斧三百把。木羽弩箭二十杆。

    马具八十副,军袄五百五十件,弓箭袋一百八十个。牛角扳指二百个,毡帽五百四十顶,铁盔三百七十个,弓弦五百根,桐油七桶。箭镞一万七千五百支。帐篷八十顶,青布三十匹。白布十匹,挽马(川马)四十二匹、广马(战马)二十五匹,豆饼三百九十石,米粮五百石,草料十五车,盐十石,铁钉五斤,惠民局拨付汤剂,散药,丸药各三箱。饷银四百九十五贯。菜蔬钱一百贯。还有大旗三面,小旗十二面,麻绳十捆,双马木轮大车十五辆。小鼓两面,小喇叭七个,铜锣三面,牛油蜡烛三十只。

    虎头在一旁听着于鹏嘴里巴拉巴拉的报数,大嘴不由自主的裂开,等于鹏报完之后,虎头激动的和赵图说道:“图哥儿,俺们这把可发财了,太好了。这么多这么好的武器,哈哈。

    赵图看着笑歪嘴的虎头笑骂道:“这小子,一看就没见过世面,哈哈。不过这次能弄到五十把克敌弓,一百件步人甲却真是不错,走了大运气。对了昨天和都作院要的十个修理工匠到位了没有?”

    闻言放下账本喝水的于鹏抬头回答道:“姐夫,人明天就到,说好了的。”

    “恩那好的,这些匠人于鹏你要负责照顾好了,这些人都有极好的手艺,可以维护制作军器,咱们得保护好了。”

    “恩好的。”于鹏答应道。

    赵图坐在那里用手指有节奏的敲击着椅子把手想了想吩咐道:“虎头一会你去军营,把各个小队正副队长都叫过来,一会咱们议论下军制,厘清各队配置和职责,方便日后指挥。”

    在这里需要和读者说明下,为什么一个绍兴府,就有这么多的精良武器。由于靖康之难,宋室南渡,以及金朝占领中原,对华北、中原地区北方人民的野蛮统治,造成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给南宋国家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他们与当地百姓一起,辛勤劳动,极大地推动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在南宋时获得了显著进步。一是农器种类繁多,二是重视深耕细作,施用追肥和“靠田”技术,以增加土壤肥力,推广复种制和稻麦杂粮套种制,首创了早晚稻的种植,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其次,南宋时手工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北方手工业者的大批南下以及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的传人,使南方的手工业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除了矿冶业因受资源条件限制,仍较落后以外,其他生产部门如纺织、瓷器、造船、造纸、印刷业都得到极大发展,有了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南宋的商品经济更加发展,具体表现为城市的繁华、商业和手工业的兴盛,海外贸易的空前活跃。

    南宋虽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北方王朝屡屡兴兵,战争一直不断,故而南宋朝廷下令诏诸路大府置都作院,凡四十一所,十七处系上供军器,二十四处系应付本路及缓急泛抛军器”。其职官设置,凡有工匠300人以上者,置正副指挥使各一人,都头5人,十将、降虞侯、承局、押官各5人;凡有工匠200人以上者,置都头一人、副都头3人、十将以下各3人;凡有工匠100人以上者,置都头、副都头各一人,十将以下各2;凡工匠不满100人者,置副都头,十将、将虞侯、承局、押官各一人。而这绍兴府作为上府也设置了都作院,有钱有技术,所以赵图才能从武库领到这么多精良武器。

    PS:求各位读者推荐和收藏了,都二十多万字了,推荐和收藏还没破五百,好凄惨,求大家安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