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天下_一百一十三章 佛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一十三章 佛法 (第1/2页)

    佛家由于其教义主张与世无争,把着眼点放在跳出六道轮回归向西方极乐世界的至高目标上,故而是出世的。也就因为这个缘故,虽然佛家也有所谓养生之法,也有所谓“医方明”,然而这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自度度他、普渡众生的权宜之计而存在。因此之故,比起儒、道两家,佛家主观思想上的养生意识遂远远落在儒、道两家之后。

    佛家勤业的手段多种多样,他们一心礼佛诵经之外,还在思想上修习禅定,生活上厉行戒律。而正是这种诵经礼佛,禅定持戒,在客观上吻合养生的原理。小乘、大乘佛教虽然大讲人的**为四大假合、无常、危脆、不净,不可能长生不死,以破除人们对**与现世的贪爱执着,一方面又要修行者注意调养身体,谓“身为道本”、“身安则道隆”。密宗的无上秘密瑜珈则更强调身体为“道之根本”,以修身炼气为修密乘的基本功。所以佛家虽不以长生不死为修习宗旨,但自古以来,享有天年的高僧却为数不少,可说是比比皆是,其修持方法在客观上有养生延年的作用。

    佛教分为“三乘”小乘、大乘、密乘、“二门”显门、密门。大小乘和显门的养生修炼方法大致有:禅定、绝欲、劳动、念佛、吃斋等。密乘和密门则较多谈延寿,其养生修炼方法亦较多,大致包括:修长寿的本尊法,专门用来延寿的咒语,结手印,气、脉、轮、明点修持法,修数息、瓶息,观想补养、大礼拜、圣字功、金刚法以及六成就中的拙火、幻身、梦观等。

    禅定,修习禅定能够祛病治病,禅定达到“止”的状态,能使人得身心“轻安”轻快安恬,享受到一般人未曾尝受过的幸福安乐;禅定还能使人心“调柔堪能”。即增强心的自主性,能自控情绪,能涵养道德,陶冶性情;禅定亦可以作为直观身心世界奥秘,把握宇宙“真实”的途径,“因定生慧”。定能生慧,这也是佛教修习禅定的主要目的。

    大小乘地禅法主要有三类: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按佛教的观点,气功等养生修炼仅属“世间禅”,未能把超越现实人生的“出世间禅”作为追求目标。佛教徒修禅定的目的,是得智慧、断烦恼、“了生死”。至于治病、健身、延寿乃至得神通,不过是修习禅定的副产品。

    禅定地门径方法是“修止”。这是现今气功界静功一类最常用的入静法。禅定的法要是三调,即调身、调心、调息以及纠偏之法。禅定的准备条件是“戒行”,强调“戒为定基”,修定者必须首先遵行一定的宗教道德信条。不行损他利已之事。从修炼方面而言,气功与禅定的共同点,主要在于修“止”。不同点主要在于修“观”。

    本尊法与延寿咒,这是密宗的特殊修法。本尊修持法亦称“人佛合一法”。“延寿咒”则是密宗“三密”之一的语密内容。密宗认为佛教的区分主要在于显宗与密宗之上。显宗为外门,密宗为内门。如从外门进入,抵达彼岸或解脱,需要走漫长地历程,花费数代人的精力;而从内门进入,抵达彼岸或解脱,其速度十分快捷,只需花费一生时间。即可“即身成佛”。但走这种途径仅靠修持者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获得成就地,还必须凭借外部力量,如人佛合一法,即本尊修习法,即是借助外部力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具体修法与气功界的观师默像相似。密宗的天上瑜珈部有“弥陀长寿合修法”,即要想长寿,也可借用“人佛使一”的力量观修无量寿佛,以此来“带功”,达成目标。

    密宗的大部分咒语是一连串的真言。没有本义或至少是没有大家可以根据咒语的安排而发现的意义。因此,念诵咒语只须注重音声,不必究其意义。也就是说,用不着运用思维,只须坚定信念,专心致志地念诵,即可达到目地。从气功的角度来看,持诵真言,无疑是一种较好的入定法。真言之义。多以空、不生、成就誓愿等为本。反复念诵时能起自我暗示的作用,使人渐渐入定。面对持咒有素者来说。含有实现愿望意义的真言,又成了他有效的发功信号,若功力大,确有可能实现某些愿望,如为人治病之类。另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