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3章 准备登基(2) (第2/3页)
不恋栈权力,独居在山南西道的壁州,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正因为如此,外面大乱,各方势力互相厮杀,李唐宗亲几乎都被杀光了,他却安然无恙的幸存下来了。 以前李思妍被李俨剥夺所有的封号,贬为庶民的时候,只有这位垂王爷说了两句打抱不平的话,结果也受到了处罚,在大唐现在仅存的皇族成员里面,只有这位垂王爷和李思妍的关系最亲密的,因此,他自然成了李思妍的本家,刘鼎未来的亲家。 第二步是“问名”。 因为“男女非有行婚,不相知名”,所以要遣媒人前往询问女方姓名以及“女生之母名氏”。 刘鼎说道:“我和思妍早就认识了,这个步骤可以省略吧?” 慕容初丹严肃的说道:“殿下,不可以。” 刘鼎只好无言。 明明都知道对方的名字,还要搞这一套,这不是拖裤子放屁么? 唉,没办法,谁叫自己是皇帝呢? 做皇帝最大的坏处,就是做什么事都有人盯着,不要说上厕所,就算是和女人过夜,都有人记录在案,这就是所谓的起居注。要命的是,这个起居注他自己居然看不到,他曾经问起过其中的缘由,好像是三皇五帝的时候定下来的,以前没有皇帝敢改变,他也只好作罢。 “我的起居注要是拿到千年以后,肯定成了黄色小说。” 刘鼎想起自己经常和多名女子大被同眠,胡天昏地,起居注要是都记录在案,日后有人考究起自己来,只怕逃不掉“荒yin无道”四个评语。尤其是席明雪的身份特殊,后世的人考究起来,只怕还要加上“禽兽”、“**”等不堪入目的字眼。不过,等到那个时候,自己人都死了,随便别人怎么说,也无所谓了。 第三步是“纳吉”。 问名以后,男方通过占卜以定吉凶。如得吉兆,便再遣媒人前往女方家告知。这桩婚姻便算基本确定。 刘鼎说道:“这个……” 慕容初丹爽快的说道:“这个步骤省略了。” 刘鼎点点头:“哦。” 总算省略了一个步骤。 却不知道,这个步骤之所以会省略,不是为了简化程序,而是为了避免出错。 现在大家都明知道,皇后的候选人只有李思妍和林诗梓两个,而且李思妍的呼声最高。 这个所谓的占卜,其实是风向标,在某些时候,就是争夺各方斗争的工具。 然而,现在的情况有些特殊,无论是李思妍还是林诗梓背后的势力,都不敢利用这个占卜做手脚。他们都知道刘鼎不是那么好蒙骗的,要是小把戏被揭穿,这个新帝国的皇帝,会有什么样的惩罚措施,实在是难说。于是,占卜就成了最纯粹的占卜了。 在刘鼎没有决定好之前,谁敢乱占卜? 在刘鼎决定好了以后,占卜也没有用了。 若是刘鼎选好了李思妍作为皇后,占卜出来却是两人八字不对,这不是故意找死么? 慕容初丹明白其中的诀窍,将这个步骤取消了。 第四步是“纳征”。 即男方向女家赠送财物聘礼,“纳币以为婚姻之证也。” 刘鼎说道:“我的礼物,都是送给垂王爷?” 慕容初丹说道:“是的。” 刘鼎说道:“他送回来的呢?” 慕容初丹说道:“这正是妾身要找殿下决断的原因。” 谁都知道,在黄巢兵败以后,家里人都全部在成都大玄楼面前被杀了,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刘鼎,就是真正的孤身寡人,举目无亲,除了一群忠心耿耿的部下,可谓是一无所有。别的事情还好办,不需要刘鼎的家人出场,偏偏这个婚礼却很讲究双方的家人礼仪,不出场是不行的。 垂王爷代替李思妍送回来的礼物,到底送给谁,还真是问题。 刘鼎说道:“你有什么好建议?” 慕容初丹说道:“杨晟鹤如何?” 杨晟鹤不是刘鼎的本家,而是杨若兰的本家,是杨若兰的叔父。杨若兰原来是刘鼎的妻子,是大齐国秦王殿下的王妃,杨晟鹤自然成了秦王殿下的叔父。后来黄巢兵败,多人被杀,只有杨晟鹤逃到福建,勉强存活下来。后来刘鼎搜寻杨若兰的家人,才将他找到。 这当然不是好人选,连杨晟鹤自己都觉得不是好人选。 可是在目前,就亲戚关系来说,只有杨晟鹤是最接近的,也是最合适的,除了他,实在是没有别人了。 刘鼎说道:“好吧!就请他到洛阳来吧!” 慕容初丹说道:“那我就派人通知他准备了。” 刘鼎点点头。 纳征之后,婚事便正式进入筹备阶段。于是两家便商量何时嫁娶,即所谓“请期”。由男方选择吉日良辰,便将此日期通知女家,让女方做好准备。可见,婚期决定权在男方,“请期”不过是谦辞。 就新帝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所谓的请期,应该就在刘鼎登基典礼那一天,白天举行登基仪式,晚上洞房花烛夜,也算是双喜临门。当然,也有人建议分开来举办,这样就可以庆祝两次,提升国民的喜气。 现在这件事情还没有最后决断下来。 举行两次固然热闹,吃吃喝喝,很多人都乐意,却不符合新帝国奉行节俭的宗旨。 刘鼎本身没有什么亲人,李思妍的亲人也不多,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开国大典,还是皇帝娶亲,参加婚礼的都是同一拨人,都是鹰扬军的各个阶层,还有来自各个地方的士绅百姓代表,实在是没有必要搞两次。 张全义的观点是最鲜明的,他上书明确指出,与其举行两次大典,不如将其合并到一起,然后省下费用来兴建尚未竣工的白金汉宫。按照他的计算,若是两个典礼集中到一起筹办,至少可以节省十万两白银。财政大臣唐嫣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她已经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资金了,不过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她还是附议张全义的表状。 部分鹰扬军的高级将领,考虑到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也建议一起办,这样他们就不用两次离开前线。在刘鼎登基的时候,鹰扬军在南诏国、西域的战事,都还没有完全结束。尤其是西域的战事,正在紧张的筹备阶段,好像王彦章、葛从周等高级将领,连续两次离开前线,的确会延误战机。 况且,刘鼎举行登基仪式,还要召回那些远在万里海外的大臣,好像秦迈、柳随风等人,由于路途遥远,要他们来回跑两趟,实在是太辛苦了。此外,好像薛檀雅等商业协会会长,经营的都是海上贸易,一旦船入大海,就很难收到消息,她们只能在岸上等。典礼分开两次,就会耽误她们的生意。 因此,总体上的意见,是倾向于一起办。 当然,这个需要刘鼎拍板决定。 刘鼎想了想,说道:“你和萧遘等人沟通过没有?” 慕容初丹说道:“初步的日子,选在明年的三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