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起青萍_第六十五章:豪情万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豪情万丈 (第2/2页)

乎早有想法,不如说来一听。”

    薛楚涵哈哈笑道:“大哥果然心细如发。”

    他指着楼下那张征兵告示,道:“北府军当下主权的将领是南彭城内史刘牢之,此人勇猛异常,在淝水之战中率五千‘北府兵’一举击溃苻坚手下名将梁成两万之众,临阵斩杀梁成及数名前秦大将,至此一时风头无两。此人我少时曾在外祖父府中见过一面,为人坦荡爽朗,求贤若渴,最赏识有勇有谋的人才。所以想问大哥,是否有意愿参军入伍,投靠刘劳之麾下?”

    刘裕闻言,虎目射出薛楚涵从未见过的精芒,平静地道:

    “且看天下大势,晋朝偏安一隅已久,四邻战火四起,无一不对我朝虎视眈眈。隆安元年虽是安帝即位,可大权旁落却由司马道子掌权,此子广树党羽,亲近僧尼,宠信jianian臣,以致政刑紊乱,王恭作乱却还得自己的儿子去料理方能平息,此人安逸的日子并不远矣。”

    薛楚涵油然道:“虽我人在江湖,却也常听人说起政局之事,不知当今天下,何人的胆识谋略最为了得?军屯寻阳占据荆州的桓玄又如何?朝廷诏桓玄都督荆、江、司、雍、秦、梁、益、宁八州军事、荆州、江州刺史,拥此等荣耀者必定非同常人。”

    刘裕奋然道:“当世我最钦佩之人唯有慕容垂,其兵法精炼用兵如神,有命世之才。当年桓温北征败于慕容垂手上,桓玄为桓温之子,虽比桓温行事果敢,却仍不敌慕容垂的威名。封侯拜相乃至称帝者,都应当如慕容垂。”

    说到一半,却黯然叹道:“可惜慕容垂于太元二十一年崩殂,天下再无如他一般的人物!”

    薛楚涵见刘裕列举各种将相帝王如数家珍,便欣喜道:

    “大哥见识独到,我自愧不如,这般看来大哥更应该加入北府军,凭大哥的胆识和计谋,必定可有一番作为。”

    刘裕道:“现时我朝虽然看来风平浪静,但实质上暗流汹涌,各个势力都在暗暗培植自身的力量,以便日后举事。参军倒是不错的,只是需要瞧清楚该投靠何方,若一着不慎,可能会成为不同势力倾轧的无辜陪葬品。加上有弦月玉玦出世这一变数,这天下看来仍有一场动荡。”

    薛楚涵被刘裕的言谈叹服,正如先前他无心插柳却给他带来重大启示的解说一般,这回听他独到的见解更是有条有理,审时度势的眼光精辟准确,实在令薛楚涵大开眼界。

    往往能人异士皆是大隐隐于市,却不想刘裕也是这般,如同和氏璧古玉,乍然一看貌不惊人,可是一剖开内里,却是货真价实的稀罕名品。

    “所以大哥的意思是?”

    刘裕笑道:“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镇守广陵。谢玄到任后,在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中选拔骁勇士卒建立北府兵。太元八年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晋安帝隆安元年便是前年,王恭率北府军起兵反晋,于去年被刘牢之杀之,代之为北府军领袖。且看此时朝中只有刘劳之与桓玄手握重兵,可是桓玄因王恭作乱一事已被晋安帝猜忌,发配广州就任,这般说来参军入北府军确实是上佳的出路。”

    轻尘不懂前朝的事情,见刘裕决心已下,便举杯道:

    “那么便提前祝刘大哥前程似锦,鹏程万里了。”

    刘裕重重吁出一口心中狂涌而来的豪情壮气,奋然道:

    “当朝士庶有别,世家大族皆将我等寒门视作草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能办到的,我们自然也能,或许还比他们更佳!总有一日,我要打破这样的规限,为我们寒门子弟谋求平等的机会!”

    高才进听得热血沸腾,他举杯敬刘裕,大喝一声:

    “说得好!”

    原本他也是寒窗苦读十数年只为走入仕途的千万个寒门学子之一,正是由于高门大族歧视庶族之流,耻于与他们为伍,才生生断绝了他以学问寻求出路的梦想。

    薛楚涵虽是他们口中所谓的名门,可他却也十分痛恨这样灭绝人性的种族划分制度,他与轻尘相恋之所以饱受阻挠和非议,又何尝不是因为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士庶之分?

    这样想着,他也举杯敬刘裕,鼓励道:

    “大哥定能得偿所愿!”

    四个酒杯轻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触碰声。

    四人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假如可将光年往后推移,那时早已历经沧桑,尝遍人世百态的他们便会意识到,当初在己亥年隆安三年新春的这个午后,他们看来平淡无奇的一席谈话和所作出的决定,改变了后来多少人的命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