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道途_第二十七章 轩辕降世有熊 二代弟子齐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轩辕降世有熊 二代弟子齐至 (第1/2页)

    如今虽然天机晦涩,但是诸位圣人以及昊天见得六道圣人神情自始明白了些许,心中均是暗中谋划,恐怕这巫族当真是再次的兴不起来了!即便是同位盘古血脉的三清,心中也是隐隐的有一种对这巫族血脉的排斥之感。若非如此,当初巫妖大战,三清也不会不出手相助,甚至于暗中谋划巫妖之事,使得巫妖大战涂炭生灵。

    六道圣人自是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缓缓说道:“此次天地四极四御均都定下,也算是一件大功德!只是,本宫六道轮回之中上有些许事情,却是要先离去了!”

    三清与娲皇圣人点头不语,昊天这位凌霄至尊也不会这个时候点破缘由,只是点头说道:“也罢,既然如此,朕就不多留了!”说到这儿,昊天顿了顿,似乎是在想,半响,方才继续说了下去,“天地四极四御之事乃是天地盛事,还是希望圣人识得轻重!”这话语,似乎是别有所指,像是对着六道圣人所说,又似乎也是对着其他诸位圣人所说。

    六道圣人闻言一怔,这昊天既然立下天地四极四御,却为何还要这般嘱咐?虽然想不通,但是六道圣人还是颔首道:“这是自然!如此,本宫却先离去,失礼了!”六道圣人又朝着三清和娲皇圣人道了声礼,方才缓缓的离去,直到离开凌霄宫外,亿万丈紫气升起,人却已然不见。

    六道圣人离开了,三清和娲皇圣人自然是知道其中原委,再加上这段时间论道使得他们对于圣人之道更是心有所悟。是以,三清和娲皇圣人均是提出告辞,昊天也不阻止,只是应下。短短片刻,刚才还是人声鼎沸的凌霄宫,如今却只有昊天一人。

    昊天凝神静思,也不知道是在想着什么。半响,方才淡淡地说道:“瑶池,出来吧!”

    昊天话音刚落,瑶池从卷帘之后走出,来到昊天旁边,不言不语,只是静静的呆着。

    昊天失笑,说道:“瑶池,可是恼我今日没有让你参加这盛会?”

    瑶池摇了摇头,一副不甚在意的样子,轻轻的说道:“圣人之道,非我之道。是以,参加又如何,不参加又如何?均只是一场镜花水月,当不得真!”瑶池此语,使得昊天心中奇怪不已,昊天还未问出缘由,瑶池又继续说道:“此番妾身前来,却是希望夫君能允我一事。”

    昊天似乎意识到了今日瑶池有一些奇怪,扶着瑶池端坐在龙床之上,缓缓道:“何事?王母先说来听听,也好让朕知晓一二。”

    瑶池顺着昊天,与昊天齐坐在龙床之上,忽然一笑,天地皆失色。瑶池悠悠说道:“此事却还是要夫君先同意,不然的话,妾身说出,若是夫君不同意的话,岂不是无趣?”

    “哦?”昊天剑眉一挑,似乎是遇见了很有趣的事情,“竟是这样,好,既然王母都如此说了,朕要是在不同意,岂不是让王母心生怨怼?”

    “夫君多虑了,只是些许小事,却不至于如此。”瑶池轻笑着,“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妾身想要下界一番,以了结一番因果。”

    “因果?”昊天望着瑶池,似乎要把瑶池身上的因果看得清楚,但最终却依旧还是雾里看花,“不知道王母在洪荒大地之上还有什么因果未曾了结?朕记得不错的话,王母自从化形之日起,便一直呆在紫霄宫中,未曾在洪荒大地之上显名吧!”

    瑶池面色不变,似乎昊天的话语没有给他一丝的波澜,道:“若是妾身之前说出,夫君定然不会同意。不过,现在夫君既然都已经同意了,可不要反悔呀!”

    昊天一怔,苦笑着说道:“好吧。既然真的是因果未了,朕便允你去下界了了因果又何妨!只是,洪荒之上,却还是要小心为上。”

    瑶池心中一暖,点了点头。昊天见状,刚要说些什么,忽然心中一动,笑道:“竟是如此。兵主杀伐,好一个兵主杀伐!”

    却说人族,伏羲传位于神农之后,神农把自己这些年来行走人族之间所知晓的药草之理尽归于一书,谓之《神农百草经》。此书一出,人族均有所感,恭敬朝拜延城方向,感谢着许多年来神农为人族的奔波辛劳。故此,神农也有了药皇之谓。再者神农自识出五谷之后,整个人族自此基本上不缺食粮。昊天把量落玺随手丢去,却是让神农得到,定下尺度量衡以及流通货币。如此一来,人族更是兴旺发展。

    人族发展虽然不以记年,但是却罕有文字。东海之畔人族圣地所伫立的万丈巨碑之上虽然有着人族圣父遗留下的文字,但是却依旧是晦涩难懂。即便是在人族,除却造化道人点化的几人,能知其意者寥寥无几。人族之间也不缺乏智者之辈,终于经过不知多久的摸索,一个叫仓的人,终于定下了三百六十个文字!这三百六十个文字,皆是依天地造化而作,生于天地,立于世间!文字出,便是文明发展到一种程度的体现,天道本是有心降下天劫,使得人族文字不全,以便掌控。奈何之前与造化道人一战使得天道自己也陷入到一中及其古怪的境界,是以竟然腾不出手来。本是与天道一体的鸿钧道祖,不知为何,竟然不顾天道的言语,枯坐紫霄宫中,似乎是在想着某些事情。

    这日,神农身着便装,在延城之中随意的走着,看着。延城如今乃是人族第一大城,尤其是在神农定下尺度量衡以及流通货币之后,更是如此。忽然,神农止住了脚步,疑惑的望着东方。那是在玉皇河畔,一股熟悉的气息在神农的心底开始蔓延,神农心中忽然一惊,旋即哈哈大笑起来。过往之人虽对神农如此失态感到不解,但是却没有人前来说些什么。神农收住了笑,头也不回的说道:“谕令下去,就说我要出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我不希望人族出现任何事情!”说完,径直往前走着,也不管自己隐藏在暗处的那几人。他知道,既然是自己的谕令,那么他们就会不折不扣的执行!

    依旧是在玉皇河畔,不大不小的村落之中,百来户的人家,过着鸡犬相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延城的繁华与喧嚣离他们实在是太远,尽管他们也有的在心中憧憬着延城,两代人皇的居所,但是,也只是心中憧憬一下而已。少典年轻的时候便是如此的一个人,年少轻狂,曾经当着众多父老乡亲的面,说要去延城闯荡。他去了,但是,延城离这儿实在是太远了,远到少典在离开村子不久就知道自己的大话是多么的可笑。但是,话已经说出,少典也只有咬牙前去。但是,到最后,少典还是没有能到达延城,就不得不回去。少典的归来,是村中的一大喜事,村中长者的欣慰,平辈人的欣羡,少年的崇拜,使得少典的心中百味杂陈!少典发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