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0章 坐在侯爷头上的爵爷 (第1/2页)
刘启当时在殿外是听到这句话的出处了,他看到李瀚丝毫不觉得刘彻占据了风头,将错就错的以臣子的身份把刘彻捧起来,心里更是欣慰极了。 有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没野心,有忠心,李瀚这孩子简直是老天爷给刘彻量身定做的梯子,日后必然能够让刘彻踩在他肩膀上登上九重霄。 对于李瀚的建议,皇帝包括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妥当的,为什么呢?成立簪袅二郡,那两块地方原本就不属于大汉,等于是李瀚的私产,现在朝廷惠而不费,下一道旨意就成立郡守,具体的经营还是靠李瀚,还能解决了投诚六酋长的安置问题,干嘛不同意呢? 所以,簪袅二郡的成立当庭拍板决议通过,六个匈奴酋长都封为簪袅郡的侯爵,为首的卢他人封为恶谷侯,其他几个恶山,恶水,恶土,恶岭、恶林都类似,没一个好听的,这哥六个统统都成了大汉朝簪袅爵属下的恶字辈侯爵。 这便好玩了,六个侯爵看似光鲜体面,地位尊贵,头上却顶着一个大汉朝屁大点儿的三等民爵,真不知道这笔糊涂账匈奴人能否算得清楚。 后来这圣旨下发后,六个鞑子酋长纷纷欢呼雀跃,一点没觉得受了愚弄,并不是他们智慧低下,而是“簪袅爵”这三个字在匈奴委实名头太响亮了,已经响亮到被匈奴人自然而然的认为乃是大汉朝最尊贵的爵位,那么几个投降过来的酋长,能够封赏在簪袅爵旗下,这不是大汉皇帝的大力抬举是什么?故而,还真成功了,这可真是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了。不过这都是后话,暂不详述。 刘启之所以想给这六个鞑子封侯。还是他的性格决定的,他生性温吞,最喜欢平稳,虽然也深恨鞑子,但还是觉得这六个人的先进带头作用很值得嘉奖,若是用重赏他们来打动其他鞑子头领纷纷来降,那就解除了太祖开国以来就一直困扰大汉朝的边患。 周亚夫正在家装病,已经一年多不上朝了,这次遇到大事,丞相府还是本着“芝麻杆喂驴。吃不吃让到”的宗旨,照例告诉他一声。 没想到这位“重病缠身”的丞相竟然怒冲冲冲进宫来,二话不说就大放厥词,把皇帝想要给鞑子封侯的意见尽数否定,还不停的拿出“太祖”“先皇”两顶高帽子压制,怎不让刘启越发要怄气封赏呢。 现在李瀚提出如此缜密可行的方案来,还对大汉朝有百利无一害,这才是为国家,为君父排忧解难的正确方法嘛。刘启一边往圣旨上盖大印,一边还在心里感慨“同样都是臣子,这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经过大鸿胪详细拟定文书,按照李瀚的指点。把六个簪袅郡侯爷分别划分在簪袅二郡周边位置驻扎,承诺他们遇到危险可以向大汉朝廷求助,但不允许率部越过长城。 这件事尘埃落定之后,李瀚看大家都兴致勃勃的谈论簪袅二郡的未来。立刻看到了一个浑水摸鱼的好时机,假装猛地想起什么一样站起来大声说道:“哎呀皇上,我从匈奴带回来许多调查到的数据跟采集的样品。急匆匆进宫受罚,忘记叮嘱家人们收藏了,若是被家里人当成无用之物丢掉了,那可损失大了!” 刘启也着急了,下意识的说道:“那你还不赶紧回去自己收拾起来!” “是,小子先回家,等把一切整理好了,再呈送朝廷审阅,诸位,告辞。”李瀚说完,不等大家反应过来,团团一揖,转身就撒丫子了。 刘彻是李瀚的知己,明白这乃是表哥的金超脱壳之计,悻悻然说道:“表哥溜得倒快,都不带我……” 刘启听到儿子嘟囔,才意识到李瀚那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把那么重要的东西随意乱丢,刚刚这是借机逃避关禁闭,怪不得急急忙忙就逃跑了。 想起这孩子一去三年多,刚回家就被召进宫受罚,也没有跟家里人亲近,急着逃走也情有可原,刘启就决定装糊涂了,他看着满脸郁闷的胖儿子,拍了一巴掌说道:“既然想去就去吧,你又不是不认识李家的路,到了那里记得问问李瀚他没来及说的优质良种问题,跟他提出的新奇赋税方法,别傻玩儿傻乐。” “是!”刘彻精神大振,爬起来就也飞跑而去,难为他胖乎乎的竟然速度极快,一眨眼就不见了。 李瀚飞跑到宫门口,就看到李三懒洋洋靠在马上,看到他叫道:“大爷,我在这里。”赶紧就把马给他牵了过来。 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