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四八章 刘备再弄巧 (第1/2页)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简雍算是明白了,昨天主公看到信之后,为何表现得那般悲愤莫名了,确实是被人给坑了啊!坑的还不是一般的凄惨。 俗话说: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可是自己这些人好容易突围而出,还没来得及高兴,也确实没找到高兴的理由时,局势就演变成了更大的悲剧,准确的说,是惨剧。 颜良来了! 颜良是河北名将,不过也没啥了不起的,有太史慈和关羽两大猛将在,区区一个颜良,掀得起多大风浪?可问题是,颜良不是跑来玩单挑的,他是带兵来增援的,在他身后,足足有三千铁骑! 在三千铁骑和两万步兵一前一后的追击下,就算是对兵事没多少研究的简雍,也意识到归途将是多么的凶险了。 骑兵,最擅长不是攻坚,追杀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现在简雍也明白了,曹仁、吕旷拼命攻击自己的军队,延迟主公的突围速度,为的就是等颜良赶到。 与匈奴人达成盟约后,冀州军已经不缺战马了。在河北,只是骑马作战,而不涉及骑射的话,骑军的兵源也很容易找。 所以,作为先锋的颜良,应该早就到了清渊附近,应该是不想打草惊蛇,所以才按兵不动,就等着挖坑埋人呢。 冀州主力兵太多,再怎么轻装前进,速度也慢得令人发指。若是王羽抢先赶到清渊,曹仁缠不住青州军,颜良就会及时出现。 被三千轻骑咬上,王羽也没本事轻易摆脱,何况,谁也没法保证,颜良后面还有没有其他骑兵部队。要知道,文丑也是冀州重将,同样擅长指挥骑兵,谁敢说他被袁绍撇在一边了? 用骑兵袭扰,困敌之后,以逸待劳,一举破敌。王羽不止一两次用这招破敌了。这一次,袁绍显然是打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好出一口恶气。 可让人无奈的是,这陷阱王羽没碰上,倒叫自家主公给引出来了,这不是惨剧是啥? 很显然,太史慈昨天来了一次,被曹仁窥破了隔日再来的意图,于是摆下了这么个阵势,准备用刘备做诱饵,延迟太史慈的行程,将青州精骑和刘备的残兵一鼓而歼灭之。 要不是发现敌踪之后,太史慈当机立断,让出了多余的战马,简雍甚至怀疑,王羽是不是打算借刀杀人了。 可就算是有了马匹代步,局势依然不容乐观。原因很简单,颜良的马多啊!冀州的三千骑,也是一人双马来的,青州军的人马比例虽然高点,但带上刘备军之后,就变成一人一马了。 打,是肯定没得打了。 最能克制骑兵的兵种,就是骑兵。骑射战法可以仗着机动力欺负行动缓慢的步兵,但对付同样的轻骑兵,哪怕对方不擅骑射,也没那么轻松。 人数差不多,可以先用骑射削弱敌人,然后迎而战之,可现在,颜良的骑兵在太史慈的三倍以上,更有曹仁、高览的两万步卒助战,这仗有什么可打的?以卵击石么? 秦风可不是疯子,他对骑战很有研究,远远望见敌骑踏起的尘烟,他就判断出了敌军的规模,并第一时间用号角传达给了太史慈。 太史慈一听,还能说啥,跑呗? 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没错,逃出曹仁的攻击范围后,青州军就开始丢弃盔甲了。 纸甲也是甲,虽然没有铁甲那么分量十足,但人马具装之后,也是很重的,平均在三十到四十斤不等。严格来说,穿纸甲的骑兵,已经算不上纯粹的轻骑兵了。战马身上多了三四十斤的分量,对付步兵的时候,依然游刃有余,在真正的轻骑面前,就相形见绌了。 摆脱曹仁用了不少时间,摆脱后,颜良的旗号都已经清晰可见了。在骑兵追逐战中,这点起步的先手,根本不算什么,继续保持原来的速度的话,十里之内会被追上。 所以,为了保命,青州军也只能丢弃盔甲了。 比起铁甲,纸甲除了成本更低,重量更轻,可以穿出任意花色之外,还有穿卸便利的优点。 铁甲穿起来很麻烦,尤其是重甲,没人帮忙,自己都穿不整齐,想想就知道了,不多费点力气,怎么可能把那么重的一堆铁片固定在身上? 纸甲就简单得多了。 这东西本来就是由独立的部件构成的,肩甲、胸甲、护颈、护臂,还有甲裙,护腿,用王羽的说法来讲,这叫模块化。 连接这些模块的,是绳索,卸甲最快的办法,就是拿刀一划,然后,看似坚不可摧的纸甲,就分崩离析了。 太史慈等人,用的就是这个办法,他们一步未停,就那么潇洒的一挥手,就来了个大变身。纸甲的部件‘稀里哗啦’落了一地,看得友军和追兵都是眼直。 刘备想了想,突然策马而前,高声唤道:“子义将军……” 太史慈转过头,面带疑色。 刘备忧心忡忡的说道:“追兵甚急,马匹又多,此战恐怕……” 太史慈哈哈一笑,不以为然的摆摆手:“刘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