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雪与血上 (第2/2页)
“中军急递” 营门处一伍军士接住对方抛下的铜牌,看了一眼递还回去。 徐承贞这才翻身下马,领着家丁阔步入营,拖着长长披风,步伐轻快急促,显然很着急或者心里不痛快。 张茂大帐,赵期昌随后进来,见了徐承贞阴着的脸蛋,只是拱拱手见礼,徐承贞扭头望向他处,故作不视。 张茂轻咳两声,左手捏着公文,赵期昌上前接住,就听张茂说:“也没什么大事,营中团练、后来军余等辅军,今日一并裁减勒令归家。” 这还不是大事 现在谁愿意这么离开 赵期昌抖开公文,上下扫着,问题很大。朱应奎勒令左右两军裁减后续补充的辅军,每人拨发三斗军粮作为遣散费用以示酬谢;另外,后续后勤补充取消,赵鼎明失业了。 “岳父大人,营中军余二百三十六人,遣散军粮需七十一石。而营中军粮有一百五十石,如此一来余下二百弟兄,余下八十石可支六日用度。” 赵期昌将公文还给张茂,低头说着:“若五日内不撤军,弟兄们可就断顿了。” 张茂以己度人,抬头,不紧不慢问:“三郎的意思呢” 徐承贞也扭头瞥一眼赵期昌背影,眼眸一缩泛着笑意,好大胆的小子,竟然想着喝兵血,还要喝乡里人的兵血。传出去,这家伙名声就毁了。 赵期昌道:“军粮还要再准备一批,若用不上就归库,若用得上也省的到时乱了方寸。” 徐承贞心中诽谤两句,低着头看自己的靴子。 张茂缓缓点头:“老夫也是如此做想,这裁减辅军一事三郎即刻去办,别让下面弟兄离心,也别让卫里丢脸。” 这是个大肥差,每人扣个三五升米,也能抠出近十石的油水。 赵期昌拱手抱拳:“下官领命。”
转身离去时,就听张茂对徐承贞道:“待本官手书一封,劳烦徐指挥使带回中军朱公处。” 帐外立着的小鼓前,赵期昌走过来时,鼓吏迎上来拱手:“小爷有吩咐” “嗯,召集鼓,将下面头目传来,咱有话要说。” “得令。” 鼓吏、书吏都是张家人充任,粮官、典军官都由赵期昌兼管充任。 鼓声三通后,军中大小头目都聚集在周边,在山下遛马的陈明理也领着一帮子暂编军官抵达,近五百人的营中有包括什长有七十多名军官,来这里的最低一级是小旗什长,至于伍长军中有近一百个。 一旁牛车上,张祖娥坐在车辕上晒太阳,盔甲遮掩下,大大方方看着赵期昌传令。 赵期昌看了一眼,这些人中哨官、旗官、什长层次分明,数目也对得上编制,便开口:“诸位也都瞧着了,下了这么大雪山里的倭寇也是人,躲不了多久。卫里的提留粮也不多,要省着花。毕竟开春时,班军番上京畿时还要花费五千多石。这里节省一点,轮班的弟兄也就能多几天温饱日子。” 一片嗡嗡议论声,赵期昌沉着脸不言语,目光盯着几个动静颇大的,没几时这些人就停了下来,眼巴巴看着赵期昌。 晾了这些人几个呼吸,顶着黑压压一片人的目光压力,赵期昌面不改色:“咱登莱道台朱公也是卫所出来的,知道咱卫里人苦。所以大伙离开时,朱公仁厚,每人派发三斗遣散粮。公文就在大帐里,确确实实的三斗,若不信我赵期昌,我取来给大伙看看。若都信我这个人,咱就分粮走,乘着日头好早早把事情办了,诸位弟兄也好回家,让家里人吃顿白米饭。” 这几日这些人都没吃下三斗的粮,能给遣散粮就已是难得的仁厚仗义了。这个是军粮,是大白米,三斗军粮能换一石左右的麦子或更多一点的杂粮豆类。 谁敢检查公文让赵期昌难堪 山民与卫里打交道的时间多着呢,更何况这里除了他们,其他的不是卫里的捕倭军就是卫里军余,上百名山里的团练也不好发作。 赵期昌领着这帮人去自己储粮营帐,张祖娥又悠闲自在的看景色。对登州卫辖地内而言,这么大范围,如此深厚的雪,实在是少见。 与张茂交谈片刻的徐承贞出来,瞥了一眼张祖娥,目光多留在她身边夏折柳身上。他舌尖舔舔下唇,步子悠闲缓慢离开,只为多看几眼。 赵期昌分粮时又有了麻烦,这帮辅军什长、旗官、哨官竟然很热心的要帮麾下弟兄领取遣散粮,赵期昌怎么不理解这帮人心里小算盘。三斗变成两石,都是这帮人难得的仁厚了。 一帮辅军军官真的是自以为有资本,可他们真有什么手里真捏着人心,早就转入正军体系了,辅军就是乌合之众,不堪使用才编成的辅军。 狐假虎威糊弄下面人,将下面人损失的原因归结到上头,转移怨气什么的都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这些人的权威来自于卫里,赵期昌怎么能让这些人如愿得罪就得罪了,这帮人心里有鬼也不敢鼓动下面辅军闹事情。 赵期昌亲自拿着四方木盒给前来领粮的辅军发粮,一盒一斗。 “三爷仗义” 辅军汉子一声声发自内心,红着脸似乎不冷了的面容,才是赵期昌想要的东西。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