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刁民_第八十二章 神猪岭剿倭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神猪岭剿倭下 (第2/2页)

死埋着,他是在两京、漕运体系混不下去,才在登州水寨混日子。手底下真有这类死士也不会混到这步田地,毕竟水寨里的多是战兵,就算是卫所班军也轮不到徐承贞去收买军心栽植心腹。

    他是典型的兵将分离,这就是他在这里正三品品级最高,却人人看不起的原因,他手里没人。说的难听了,卫里军官都是地主兼武装头目,徐承贞失去基业就是个打工的。

    朱应奎为难之际,刘磐开口:“龚显。”

    戚继光见人齐了,便说:“各处选善射之人,军中铳手、弩手也有一些。其他会射箭的弟兄也拉上去,射不死倭寇也能压住他。三刻后,中军帐前集结。都说说,还有无旁的问题。”

    没人开口。

    稍后开始分组,戚继光出两人自成一路,张茂与田启业两个老军一路,让赵期昌与刘磐一路。在照顾赵期昌,赵期昌手里没几个人,将长随都报出来可知有多窘迫。

    这种安排摆在面前,就是让赵期昌带人上山划划水意思意思就成。否则最合理的配置应该是赵期昌与张茂一路。

    神猪岭西侧山腰,这里是攻山最难的地方。

    善射的军官、军士都去另外两路,摆明了让赵期昌这里成为佯攻。

    庆童头上缠着三层布将脑袋、脸颊包的紧紧,脖间裹着厚厚围巾,为的就是防箭、防风。大拇指粗的麻绳绑在腰间,麻绳另一头绑在一颗松树根部。

    经过选拔和匆匆试射考核的三十余名弓手挤在一起,刘瘸子站在最前张弓,连射三箭,扭头道:“抬高七分,射箭时望山偏右两步。”

    队伍后面,五名铳手、十名弩手站成两排,火铳、轻弩架在架子上,瞄着顶上山峰。

    “不要看下头,就盯着山壁,一步步慢慢走。”

    赵期昌指着山壁间,要紧贴着才能挪过去,紧紧能落脚的石路说着,这石路是历代采药人开凿的。

    “你看,这山壁陡峭,只要你不慌,上头很难射中你。”

    指着近乎是平面的山壁赵期昌比划着箭矢轨迹:“箭可以说是射不中你,他不敢露出大半截身子射箭,山风这么大也射不准。或者从上抛掷石块,也是一样,很难砸中你。石块他抛下来,是这样砸下的,会从你背后落下去,擦不到你身上。”

    手掌做着落石轨迹,赵期昌又说:“若石块紧贴着岩壁落下,这很难办到。若是如此,也有很大的可能在你头上与岩壁碰在一起,石块就会弹飞,也不会砸到你。”

    庆童听着,张嘴,微微抬头看着岩壁,只觉得蓝色的天空刺目,刺的头晕。

    赵期昌拉着庆童腰间麻绳试了试,道:“爬到那颗松树处,将绳子另一头绑死。这样,你也不会跌落后,撞回来受伤。”

    说不出话,庆童点着头。

    赵期昌展臂抱住庆童:“千万别怕,慢慢走,就没人能伤你。”

    “死死了的话,老爷,咱能入祖坟”

    “会把你们埋到一起,做伴。”

    庆童点着头,背上绑着藤牌,腰后悬着一捆麻绳,腰间扎着麻绳向岩壁陡峭处移动,山风如刀刮在脸上。

    赵期昌扭头:“听我号令发箭。”

    说着转身走向刘瘸子,在地上画着比划:“山上大致是这么个形势,抛射的话,多少把握”

    刘瘸子握着一根箭也比划着,张嘴:“老爷,山风不定,而这里弟兄们手里的弓强弱不一,弟兄们也无训练。抛射很难。”

    “尽人事听天命。咱计算倭寇位置,你计算力度、射角。”

    一直沉默的刘磐开口:“要不今日就稍作试探,待明后两日风力弱时,再攻山。”

    赵期昌摇头:“今日山风大,是坏事也是好事。刘大哥,这么大的风,倭寇在山巅可比我们难熬。多折腾一会,冻也能冻死他”

    刘磐想了想,扭头给龚显一个眼色,龚显腰间也绑着麻绳,背背藤牌,腰间各挂一口刀,走向庆童位置。

    山风呼啸,各处呼喊声隐约传来,赵期昌手指在地上一点:“这地方,得我号令时,三轮抛射”

    刘瘸子瞅一眼,这地方就在头顶三十步,向里三步的地方。计算着道:“七斗弓抬高七分三,拉八分满;八斗弓抬高七分五,拉满七分五;九斗弓太高七分五,拉七分满。望山照红箭处射,望山再向右偏两步。”

    命令传达,他张弓捏着绑着红布带的箭矢射出,钉在头顶正上方,紧挨着地表的土层里。

    听着刘瘸子下令、见他射箭,刘磐眼神诧异,显得有些不可思议。这真是边军夜不收这分明是卫里武学出来,而且还是武举人那一茬水准。

    弓手是来抛射压制的,弩手是打击视界内倭寇,保护弓手的,至于铳手就是来吓人、碰运气的。

    赵期昌也只是赌一把,只要庆童开始行动,头上倭寇在他预算的地方出现,那这一轮抛射多少能有点希望。只要射伤这倭寇,庆童就能攀到山壁那一头斜向上的几块突出部,从这里往往上爬,也就不到一丈的距离。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