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狗链子巡检司 (第2/2页)
邻之谊。轻则革退、收缴捕倭军名额,重则上报有司,国法从事。” 如果可以,戚继光宁愿八百捕倭军都隶属在卫衙门由今后的卫掌印直管。就算后来的人贪婪败坏了捕倭军,可责任关系简单也好追究。而眼前这样,捕倭军被瓜分在各家手里,就会重蹈覆辙,说不得几年过后,捕倭军就恢复老样子。 他最怕的是握着捕倭军名额的各家将手里的军械倒卖出去,这批军械上都有标记,流出去犯案了,人家追查到卫里就麻烦了。 赵期昌听着,不断低头看手里的补助批文,等戚继光一口气说完了,才笑着:“掌印安心就是,如今卫里这势头,三五年内捕倭军只会越来越强,没道理会弱,除非哪家子想死。” 戚继光神情一松,也跟着笑起:“麻烦,本官一次将年内补助粮批下,也就是希望你待在白石墩练军,别到处奔波了。那伙江湖人见得不了手,也就散了。” 如赵期昌所说,有人在江湖上出了花红悬赏买五家联合掌事人的脑袋,如此大又如此近的生死压力面前,没人会败坏卫里扶助的捕倭军,这可是保脑袋的东西。 再说捕倭军的败坏,也不是刻意行为,而是掌握捕倭军的各家想省钱罢了,拿了卫里的补助,不用到事情上,去干别的事情,比如吃好穿好玩的花样好。 赵期昌点头:“掌印,白石墩升格一事怎么个说法” 戚继光摸着下巴沉吟:“上头没什么问题,不过本官与朱道员讨论后,准备在备倭城以西,刘家旺一带再建一座可供驻扎二百捕倭军的小城。” “这可是大手笔呀。” 赵期昌感叹一句没用的话,笑吟吟看着戚继光等待后话。 驻扎二百人的小城,寻常一个百户级别的戍堡就能装得下。可还要住捕倭军家属,军余,最少也要按着他规划的新庄子规格来进行。
他的新庄子建筑大头是房屋建设,而一样大小用作军事的,建筑大头是城墙修筑费用。而更关键的,备倭城以西,刘家旺这一片都是他的地盘。在这里修建大型戍堡,要占地,军属要占耕地,都是和他割rou。 当然,他笑吟吟的模样不是装的,而是这是好事情。卫里做事人最讲人情,除非撕破脸干架,否则戚继光不会给赵期昌地盘上扎钉子。要扎,也要和赵期昌谈好条件。 而且事情很明显摆在面前,备倭城与登州城之间,真的缺一个有力控制单位。右总千总张茂坐镇备倭城,那赵期昌这个右总第二人,自然也不能寒酸。别说刘家旺戍堡,这东西还配不上赵期昌身份。 戚继光突然眼睛直勾勾看着赵期昌,让赵期昌有些摸不着头脑,戚继光开口:“原来本官一直以为自己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现在才觉得人太聪明了不好。与你打交道,本官着实被动。” 赵期昌露笑,戚继光也笑着:“本想着吓吓你,可你不入彀,着实无趣了些。你也知道,中所距离城池太近,急切间难以支援备倭城。备倭城与福山所比邻,再近还有奇山所。卫里东边海岸不用cao心,西边又有水寨及一串海岛防护,近岸后中右所、右所也能相互照应着。” 显然,卫里最大的防御空洞出现在中所与备倭城之间,虽说登州水寨与福山所、奇山所之间有巡游哨船,可水寨的防务是水寨的,卫里的是卫里。 他停顿下来,给赵期昌思索的时间,又或者在等赵期昌猜。 见戚继光没开口的意思,赵期昌道:“中所与备倭城着实远了些,卫里的意思是迁左所到刘家旺一带,还是另建新城” 戚继光饮一口茶,心里一个郁闷苦笑,语气平缓:“本官的意思是将左所迁过去,可这事难办。卫里各所布局,左所就该在中所以西,可当初为了省麻烦,将左所改名中左所,左所与中所扎在一起。而城里发展迅速,挤压过来,左所也就越发的衰败。现在迁移左所,别说朝廷那一关,就连都司府也无法通过。” 可不是,白石墩升格为一个白石堡,卫里就能吃掉一千多石的粮食。若再建一个千户所城,账面上不弄个六七千石绝对说不过去。 戚继光看着赵期昌,道:“而补充刘家旺一带防御力量,府衙门也发话了,有意迁高山巡检司到朱高山,另因盗匪猖獗,在杨家店百户寨建杨家店巡检司,以充实武力。” 这下赵期昌不淡定了,语气忿忿:“掌印,咱登州卫是半实土卫所,设立巡检司是什么意思” 巡检司,简直就是披着官皮的土匪,在自己规划的地盘里设立这种东西,会让赵期昌格外难受,有多难受,就像脊梁骨上浇了铁水凝固在那里。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