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刁民_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报与选择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报与选择权 (第2/2页)

足以撬动登莱这一层面,进而影响山东这一个大层面。

    说着沉默片刻,赵期昌看向戚继光:“大兄,我更好奇,若李孟所部杀出山区,蛟龙入海,你说山东会有什么变化”

    戚继光皱眉,赵期昌想的、说的和他差不多,信息摆在面前,基本的大局都是能推衍出来的。他轻勒缰绳,道:“没人希望有这种事情。”

    赵期昌也驻马,脑袋侧着,头上红缨毡笠斜着遮掩左目,右目炯炯:“是上头人不希望有这种变化,可下头人呢那些盐户呢他们一石盐让人三四钱银子收走,也就一百多文。而这些盐卖出去,一斗能卖六七十文,最少五十倍的利。几代人下来年年如此,他们的日子谁关心过”

    这就是盐运买卖的暴利所在,吸引所有人飞蛾扑火,也能说是第一间接力量促使未来南明短时间灭亡的原因。因为一个南北割据的天下,非常的不符合盐商利益。

    戚继光脸半垂着:“不一样,现在最少还都平安,世道宁靖。若他们闹起来,死的可就不是几万人的事情了。”

    赵期昌轻叹一声,自己勉强是统治阶层最低一层,似乎不应该提倡革命思想。革命二字,自古有之,就连共和一词也在姬周时代发生过,暴动的国民赶走周王,勉强自治了一段时间。

    片刻后两人打马,并马齐驱,赵期昌又说:“话说回来,不管怎么说,卫里这回出兵是必然。咱的意思是咱在过年后出兵,再争取一月半训练时间。何况,人家也不是非我捕倭军不可。让其他人先去啃这块硬骨头,他们啃不动了,削弱李孟所部后,我部再出手不迟。”

    戚继光眯着眼,望着越来越近的登州水寨:“打这种主意的人不在少数,若李孟所部越战越弱恐怕轮不到我部出手。”

    谁都会打这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算盘,论亲近关系,盐商集团优先选择一定是那些此前一直有业务合作的军队。这帮人一个个蹭上去磨,一个磨掉李孟一点血皮,一帮人轮着磨,也能磨死李孟。

    戚继光估计,现在李孟威名正盛,各处军队不敢先上去送死。所以盐商集团看中近在咫尺的捕倭军,想要让捕倭军当第一批炮灰。

    赵期昌听了努嘴,扶了扶头上毡笠,双目看着戚继光:“大兄,打仗不一定要明刀明枪。估计人家对咱捕倭军也没按好心思,咱捕倭军上下图的就是卫里强盛,家家殷实过好日子罢了。卫里如何,才是咱该第一考虑的。至于盐商、各处军将,他们与咱何干”

    “若是可以,我率黑旗二百、辅军二百先行入山,寻觅李孟所部。说不得,这最后的好处,能落到咱捕倭军手里。”

    这只是赵期昌试探性询问,若是能通过,他准备悄悄资助李孟,狠狠干翻其他盐商集团的打手。

    在他看来,盐商集团不一定非要杀死李孟一伙人,要的只是李孟一伙人被消灭。只要李孟这伙人消失,那登莱盐户也就没了盼头,会老实接受被剥削的命运。

    戚继光思考片刻,摇头:“需从长计议。”

    赵期昌要当探路先锋,这差事真那么好做戚继光自然知道先锋差事不好做,而且赵期昌做先锋,各种条件都是不用谈,必须优先补充赵期昌所部,各种盐商送过来的前期好处,就能让赵期昌吃的肚子圆滚滚出征。

    他已经看明白赵期昌的心思,这个人为了钱似乎什么事都敢干。

    刚才赵期昌那话啥意思典型的要坑害友军,是为虎作伥,说的狠了就是窝里反。

    可赵期昌想的更简单,这次各处出军干的都是私活,都是雇佣军身份。最后的红包只有一份,彼此都是竞争者,哪来的友军

    赵期昌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已经看明白了形势,卫里捕倭军要出动,必然要各家集议。这个很危险回报很大的先锋差事,他拿定了。

    两个人各怀心思,用朱应奎的回帖进了登州水寨。

    这次拜见朱应奎,是赵期昌行程规划中必须的一环。表述自己愿意跟着朱应奎干事情的态度是一回事,探听各种消息不让自己当瞎子、聋子也是一回事。

    这是个消息封闭的时代,李孟在山南端闹那么大事情,若不是戚继光从省里回来,可能赵期昌对李孟的消息,还停留在北曲山、所部四五十人的概念上。

    任何的消息渠道,明的暗的,在这年代想要干一番事业,都要消息的帮助。没有消息就无法判断形势,形势不明再怎么努力,也可能是南辕北辙,一头撞到枪阵上。

    若不是他这回来卫里,说不得戚继光这边的消息会一直对卫里隐瞒。直到上面正式通告要设立巡检司,到那时什么都迟了。

    甚至,连盐商雇佣打手平乱的事情,赵期昌都不会知道。

    正调整作息恢复正常作息,梦到自己睡了一天一夜来不及更新,唔那种感觉还真刺激。求月票,,求书评意见,,拜托了。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