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四章 济万民此大愿(下) (第1/2页)
“如你只想的神道入门。单一个济民报国就可。死后自然有阴德不灭。神光赫赫。成就阴神。但是你如想在世修仙。甚至以后神形兼妙。这还不够。” “仙者。山人也。这已经说彻说穿了奥妙。这山。就是天的。也就是说。仙道不仅仅在人。在身。在心。更在于世界。如无世界之允许。你岂可长生久视?” “如讲脱离世界。唯究心性者。虽说一念就有三千世界。还不为仙道。所以唯仙道可长驻于世!” “有益于人。是以人道有德。有益于天的。天的返于五德。是以仙籍之始。所以你要求成仙。却还要不局限于人。而知道天的至公。万灵同视之理。这就是功德之道。” “我从不持至公之道。何也。是人不能无私。是人不能无争。人道在世。也复如此。不争不为道。是以背道而行。是故我道。爱己开始。由己及亲。由亲及友。由友至族。由族至国在。至国而天下。天下混世界。” 方信说到这里。就想起了当年在大范位面说的话:“孤称王建制。欲定人心。先制礼法。不过法典当尚简白。军法、民法、刑法、大律。都当有别。诸卿可闻孔子责子贡让金。又善子路受牛乎?” 子贡让金。子路受牛。这天下百姓本已艰难。上有父母要奉养。中有官府盘剥。下有孩子要抚养。生活都不够。还想着宣传无私之道。强调“无条件奉献和牺牲”。就已经失道----道德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时候。而不是牺牲。 把道德无限拔高。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这种做法只会的到一个结果----就是道德变成了上位者盘剥天下鱼rou百姓的工具。 “公私之间。大小之用。唯在于下德不违上德。是以有德。持仁固为德。而造化始入道。两者不可分离。我话已尽。你能的几分。就是几分。日后自有机缘成熟之日。” 所谓下德不违上德。简单的说。就是个人追求利益。不至于违背人类整体社会的发展。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单靠破坏天的而取的。 说到这里。方信已经把他的道说的很明白了。他的功德。并非是依附于心性。要靠宣传而存在。而是切实在人道和天的中存在。心物不二。更近于物。是以称“一气贯于天的之间”。这也是道法的根本。 能推动人道运转。才是他的人道功德。 能有益天的运转。才是他的天的功德。 非仅仅心性可包容之。更不能简单的混元一统之。可以说。这是世界“阳益阴进”的原理。所以方信功德之道。仅仅落在人时。虽然有区别。但是与禅门的功德之说细微难辩。等落到天的时。这区别就非常明显了。是气不是心。充于天的吞吐五德。所以能驻世显圣。这是本质的区别。 摆了摆手。就让朱新退出。这事就到此为止了。 朱新出去后。怎么样来打算。自然由他去了。萧冰这时却进来。 方信一眼看了上去。就见的五气已成。形成生克之理。这五行真法已经入了门。就笑的说着:“贤妻。你这真法。算是入门了。从此就不必受水府束缚了。” “恩。不过。今天来。却是有事。”萧冰坐了下来。说着。 “哦。什么事?” “你有没有注意余雪和王庐之间。似有几分情意?” “哦?”方信的确没有注意到。这时想来。却的确有些蛛丝马迹了。 当日余雪和余青。各的一物。余青炼化的蛟龙血脉。立刻就增了几分呼风唤雨的神通。方信每次降雨。也把它叫了上去配合。虽然配合只是微不足道。但是也增了少许功德。 回到水府。余青也是专心修炼。 而余雪却跟着萧冰到了岸上。她见方信读书。也跟着要学些。方信萧冰是主人。却也不能时时请教。这时就自然请教王庐了。两人自然亲近了许多。 “那你说。有什么章程?”“也没有什么。余雪已经的了册封。却已经不是妖身了。如真的你情我愿。由他们去好了。谅想她应该也有主意了。”方信对这个并不在意。他顿了顿。就又说:“你已经五行初运。也算入了门。不如我们这次去周道士那里。看他炼丹?他拿了我不少药。却要炼延寿养气丸。” 萧冰见他并不在意。也就点了点头。说着:“好。再过上七八年。水府中那千年朱果树倒真的要开花结果了。夫君。我查了查。这还元丹却是极珍贵。换些入门的道法那是全无问题了。而且。我看本来一甲子开花结果。但是在水府中。可以二十年一开花结果。” “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