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春秋_第五章 认祖归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认祖归宗 (第3/5页)

个伙计干活挺麻利,不一会儿就将马车打理得灿灿如新。

    那伙计走了过来,问道:“两位过会要去哪里,要不要小的带路?”

    少年又抛了个大钱给他,道:“你带我们到太守府。”

    那伙计一惊,那枚大钱几乎没接住。

    老者忙道:“老夫有个侄儿在太守府做事,多年不见了,特来看望他。”

    那伙计心中有些不信,但看到少年那阴沉的脸,顿时住了嘴,乖乖地带着二人往太守府而去。一路上噤若寒蝉,不敢再多话。

    到了太守府前,少年冲那伙计道:“你可以走了。”

    那伙计躬身离开,拐了个弯,撒腿就跑,暗想这二人非富即贵,希望刚刚所说的不要给自己带来灾祸才好。

    少年上前抓住门环敲了几下,一个家丁走了出来,傲然说道:“干什么的?”

    少年脸上一沉,旁边的老者拦住他,向那家丁说道:“这位小哥,麻烦你通报一下你家楚大人,说京城故人来访。”

    那家丁一听是京中来人,气焰不由灭了几分,道:“有拜帖吗。”

    老者含笑掏出一张名帖递给家丁。家丁看了看这帖子,虽不华贵,但古朴雅致,绝非一般凡品,口中顿时客气了好多:“那请二位稍候。”便转身进去了。

    那少年忍不住哼了一声:“好大的架子。”

    老者摇了摇头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你家的门房也不见得好到哪去。况且楚名棠身为南线大营统领兼任平原郡太守,这等荣耀,大赵国开国以来都没几人,威风真是一时无两啊。”

    楚名棠此时正与楚琳、楚夫人在书房内商量着皇上对他的任命。

    楚琳说道:“大哥,我想皇上的圣旨也该快到了。”

    楚夫人笑道:“南线大营统领兼任平原太守,啧啧,这份荣耀恐怕只有开国的几位王爷才可堪比拟。”

    楚名棠叹道:“正是如此,我才有些担忧,树大招风啊。”

    楚夫人撇了撇嘴:“有什么可担心的,皇上是想提拔自己班底了,自从他登基以来,朝政被你那远堂大伯把持十年之久,皇上在朝中根本没有什么亲信。任命方令信继任相国,就是为了打击你们楚家的势力。如今楚家在朝中位列重臣的只有楚名亭了,此人心胸狭窄,自命不凡,眼光短浅,根本不是成大事之人……”

    回到到了自己家里,楚琳变得开朗了许多,被楚夫人对楚名亭的一大串评语逗得咯咯直笑:“难怪嫂嫂当年一脚踢开楚名亭,嫁给了我哥哥。”

    楚夫人脸一红,瞪了楚琳一眼:“是啊,如果不是为了摆脱楚名亭,我才不会这么轻易嫁给你哥哥。”

    楚名棠听了直摇头苦笑,在这两个女人面前自己从占不到上风,多年来一直如此。

    楚夫人与楚琳闹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当今圣上优柔寡断,算不上是个英明之君,”楚夫人看了看楚琳,伸了伸舌头,楚琳别过身过,只当没看见。

    “可皇上内心还是想做一中兴之主的,而皇上最大长处便是识人用人,尤其是不顾满朝文武异议,对出身平民的郭怀委以重任,一举平定了北疆之患。可自大赵建国以来,西秦一直是我朝最强之敌,当今秦王更是以弱冠之年,一举铲平朝中四大重臣,而且全是满门抄斩,听说咸阳城外,血流十里,西秦上下,无不归心,并拜名将薛方仲为兵马大元帅,无非是想一中原。另外南齐虽不思进取,但地处江南几十年来无战祸,可说已富甲天下,不可小觑,唯有东吴偏居长江入海口,国土比平原郡大不了多少,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不足为虑。但我朝一旦与西秦交战,又怎么肯定西秦不会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联合两国攻打我朝。再看如今朝中的几位大臣,余下大都可以说都是些平庸之辈。除了方令信,此人心机深沉,手段老辣,但任人为亲,只注重培养方家党羽,皇上早就对他不满。算来皇上执政已近二十年,朝中根基日益深厚,家父和楚天放又都已退隐,正是他大展宏图之时,于是就要重用你们这两个与他一起闹花灯的狐朋……友了。”

    楚琳掩嘴嗤嗤地笑着,楚名棠则有些尴尬。

    当年赵王时常微服找楚名棠和郭怀结伴游玩,当时二人尚不知道赵王的身份,因此毫无顾忌。那天恰逢元宵节,上京城开放花灯,三人便结伴一起观灯,正好碰到某位尚书之子当众调戏一女子,三人都血气方刚,上前阻止,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楚郭二人看出此人是官宦子弟,手下还尚留分寸,赵王却无所顾忌,频下黑手,几乎将那尚书公子废了。不久,对方搬救兵来了,三人逐渐不敌,落荒而逃,幸亏碰到当时还是王家小姐的楚夫人将三人庇护起来,才躲过一劫。

    楚琳偷笑了一会,忍不住赞道:“嫂嫂不愧为镇北侯府的大小姐,对朝政分析如此透彻。”

    楚夫人不答,只是微微一笑。

    楚名棠却皱眉道:“不知怎么的,我总觉得皇上另有深意。”

    楚琳说道:“先不管这些,大哥,皇上说了给你三年时间将南线战事掌控在手,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楚名棠想了想:“应该没问题,南线大营的陈尚志,夫人的堂弟王明远都是一流的战将,只要稍加琢磨,必可成大器,况且无论南齐、东吴,皆因多年无战事,军纪败坏,将士离心,他们不来攻则罢,若来我军必可将之一击而溃。”

    楚琳一拍手,道:“那就以王明远为主,陈尚志为辅。陈尚志此人我亦略有所闻,打仗极为勇猛,但此人毫无背景,若他为主将,将来不知他会倒向朝庭何方势力,除非确认他向大哥效忠,否则只可为副将。王明远只要有嫂嫂在,必可压制得他。”

    楚名棠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府内管事李诚走了进来,呈上一份拜贴:“老爷,门口有客人求见,说是从京城来的。”

    楚名棠有些疑惑,京城会有何人来。他接过贴子打开一看,不可置信地咦了一声。

    楚琳忙问道:“是什么人。”

    楚名棠长吸了口气,道:“是京城楚府的大印,看下面的印记来人应该是二叔楚天成。”

    楚琳一惊:“他来干什么?”

    楚名棠道:“不管他为何而来,先去迎接吧,毕竟他是长辈。”

    楚夫人翻了翻拜贴,却道:“不可。他此次前来只以楚府印记表示,并未署名,看来不想为人知,让李管家将他带到此处便是了。”

    楚名棠知自己这夫人本是靖北侯府的大小姐,对世家礼仪甚是熟悉,便命李诚将二人带至书房来。

    待李诚出去了,楚夫人想了想笑道:“夫君不用担心,如果不出妾身所料,楚天成此次前来应该是件好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