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亮剑_第十一章 难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难民 (第2/2页)

李成再三谢过之后向中牟方向走了。李成知道中牟要发展,这人是最关键的。

    看着浩浩荡荡的这六七百难民,李成心中一阵感慨,“若是我从小就生活在现在的时代里,我会不会也是其中的一员呢?”叹了口气,不再多想,也不敢多想。

    一转身,旁边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人。此人容貌清秀,下巴一撮小胡须,头顶纱巾,一身长袍随身飘动。

    那人轻轻说道:“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年代,受苦的都是老百姓!”

    李成看了一眼那人,又望了望已经走出去一些距离的难民,点点头:“老百姓要的并不多,他们只是想要一方净土,能够吃得饱,穿的暖罢了。我们为什么连这一点要求都满足不了他们呢?”

    那人多看了李成几眼,道:“今日你我也算有缘,我请公子吃顿饭,如何?”

    李成呵呵一笑:“正好,现在我也没钱吃饭了!”

    那人听完哈哈大笑道:“你倒是直白!请!”

    李成也一伸手:“请!”

    进入城中,找了一家饭店,相互对坐。虽然李成不认识这人,但是李成有种感觉,“这人不简单”。

    李成道:“还没请教公子大名。”

    那人呵呵一笑:“你我不过是萍水相逢,日后还不知道能否再次相遇,就不必在乎这些了。”

    李成拱了拱手,笑道:“公子洒脱,是在下冒昧了。”

    那人端起一杯酒,道:“在下先替刚才那些难民敬你一杯!”

    李成赶忙道:“举手之劳而已。何足挂齿”

    那人幽幽叹道:“在你看来那是举手之劳,但在我看来,那可是数百人的性命啊,请满饮此杯。”

    李成知道此时已不能矫情,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成放下酒杯,随口道:“公子可是当地人?”

    那人摇了摇头:“不是!我只不过恰时路过此地罢了。”

    李成恩了一声,又道:“那你可知颍川有哪些名士?”

    那人看了一会儿李成,缓缓道:“要说这颍川名士,首举荀家,家主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其中又以荀彧最为杰出,南阳名士何颙称其为:‘王佐才也。’,其他七子也各有所长。后又如陈群,徐庶,钟会,钟繇,辛评,郭图等人也是一代俊杰。这都是颍川有名之士。”

    李成听完,笑着道:“你还忘了一人!”

    那人愣了一下,道:“谁?”

    “荀攸!”

    那人好像来了一下子精神,眼睛一亮:“哦?说来听听!”

    李成喝了一口茶,才缓缓道:“荀攸,字公达!十三岁的时候,祖父去世。过去祖父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祖父守孝。荀攸对叔父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jianian猾的事情!’叔父似乎明白了,就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由此可见荀攸自小不凡。现在又过了这些年了,想来应该是更加聪慧了。”

    那人想了想,面带疑惑道:“你认识荀攸?”

    李成摇摇头:“不认识!”

    那人长舒了一口气,然后笑道:“不说这些了,来,吃饭!”

    饭后,即将分别。那人掏出一些银两来递给李成,道:“你的银子没了,这些碎银留给你路上用,希望不要推辞。”

    李成望着那人,想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什么,但是他失望了,那是一张真诚的脸。李成也就不再推辞:“今日的恩情我记在心里,日后若有机会必报今日之恩。”

    那人“唉”了一声,道,“些许碎银,不必挂在心上,倘若你我还能相遇,必当会成为知己良朋。”

    李成坚定地说道:“不错!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那人也拱了拱手,道:“请!”

    “请!”

    望着李成慢慢远去的背影,这人淡淡的说道:“我们还会在见的!一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