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幕后人物某 (第2/2页)
……”约瑟夫·沃恩德尔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哎,就是那个意思,你明白了吧?” 奥尔夫轻轻摇头,又点点头:“不必想那么多,有时候糊涂一点更好。总之,紧跟皇后没错的。” ****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以及英国首相都对奥地利在上意大利的表现又惊又喜,奥地利军队就像一个整天瞌睡的顽童,突然流利的背诵出了四书五经。 奥军使用的武器也被送到了唐宁街,随即被送到了英国的军工厂。 英国首相感叹道:“没想到,奥地利人偷偷的生产出了后装枪,还拿到战场上去了。” “怎么?”外交大臣随口问道。 “虽然后装枪不是现在才有,可是能够应用在实战中,斯太尔步枪还是第一种。”首相纳闷为什么技术力量遥遥领先的英国军工厂没有及时拿出这样的产品来。说起来奥地利的工业技术落后英国不是一星半点,但是却在军械制造业反超了英、法。 “首相您多虑了。单纯只是装备上的少许先进并不能代表什么。” “据称这次奥地利军队的素质也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与其让我相信奥地利的军队素质提高了,倒不如说是法国军队的素质下降了呢。” “我是不太相信法国军队不如奥地利军队的,虽然法国皇帝是一个喜欢故弄玄虚的家伙。”首相略为不安的说。 “科西嘉人似乎也不相信呢。我敢说,法国现在对奥地利有了那么一点小小意见。” “有时候一些小摩擦更能促进沟通。” “奥地利总算没在这一点上让我们失望。” “女王陛下是没有想到,那个看起来和气温柔的奥地利皇帝能够坚持开战。”首相嘴角微斜:“看来,我们一直都小看了奥地利皇帝呢。”
“只是倚仗装备先进了少许,因而采取的鲁莽行动吧?我不认为那个优柔寡断的君主能够有什么令人惊奇的作为。” “永远不要低估你的对手。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能够最大限度的估算对手的行动,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的成功要素。”首相警告同僚:“从皮埃蒙特的局势来看,奥地利虽然名义上是和法国一起联合军事管制东皮埃蒙特,但实际上占主导地位的,肯定是奥地利无疑了。路易·波拿巴怎么能允许小弗兰茨踩在他的头上呢?”不住冷笑:“可有好戏看了。” “这次奥地利军队使用的步枪,设计很不错,已经送去军工厂了。” “实战已经考验过了这种步枪,我想它也是适合英国军队的武器。”首相大人对于拿来主义也钻研的很透。 “奥地利军队在上意大利取得胜利之后,那些****的意大利小国都暂时安静了下来,看起来,奥地利的胜利对于英国也是有很大好处的。”外交大臣对于意大利的混乱局面头疼不已。 “一个混乱的意大利对欧洲是个太危险的因素,但是一个统一的意大利更加是欧洲的危险,所以,就让奥地利暂时压制住意大利叛乱分子们的行动也很好。”言下之意,如果奥地利这次不听英国的调停擅自开战吃了败仗,那便是要被英国唾弃的。一个不听话又没有震慑力的国家对大英帝国没有用处。 “能让路易·波拿巴尝到失败的滋味,也是很好的。”外交大臣嘲讽的说。 “太狂妄的人总是不能避免遭遇到失败,不管是谁让他失败的,总能打击一下他的气焰。” “拿破仑三世也不喜欢看见一个统一的意大利,自从跟奥地利谈和以来,他在意大利的声誉也每况愈下了。” “他倒也不是不想看见意大利统一。”首相又摇头:“他只是不希望看见一个他掌握不了的统一的意大利。” “……嗯,这确实……” “罗马那边的意思,你也参详参详。” “教皇嘛……毕竟教皇还是教宗,在欧洲本土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维持教皇国的地位总没有坏处。” “……你听说了加里波第的下落没有?”首相看着外交大臣,“这个人……对于目前意大利来说可算是举足轻重了。” “哦?” “加里波第本人无关紧要,即使当时死在奥军的手里也没什么,重要的是,他现在落在谁的手里!”首相漫不经心的做了一个手势。 **** 巴黎的某人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斟酌之后决定亲自前往上意大利。一直在幕后的人物终于要走到前面来了。 第二卷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