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一章 回京 (第2/2页)
出意外,剑南节度使这个位置便是你的囊中之物了,可千万不要让小弟失望才是。” 鲜于仲通点了点头,拱手说道:“杨钊兄提携之恩,鲜于向莫不能忘。” 听到他的话,杨钊笑着点了点头,他要的就是这句话。 看着车窗外春光明媚的长安城,杨钊的心情十分的好。 车驾沿着朱雀大街一直走到了太极宫的朱雀门前,然后转头向东,沿着崇仁坊和胜业坊中间的大道向着北边的大明宫直行而去。 在丹凤门前缓缓停下,李玹、章仇兼琼、杨钊和鲜于仲通依次走下马车,看着眼前这道宏伟依旧的庞大宫门,心中皆是感慨万千。 其中以李玹和章仇兼琼最为感触。两人在南疆可谓是险象丛生,如今终于不负使命,出色的完成了使命,如今再一次回到长安,都是有着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长孙全绪率领麾下将士去军营交接,与他们先行告辞。李玹四人则是并肩走进了丹凤门内,向着皇帝所在的延英殿步行而去。 高力士早已经守在了门口,看见他们四人走过来,连忙满脸笑容的迎了上去。 李玹四人见到他,也是连忙拱手行礼:“见过高翁。” 高力士笑着摆摆手,向他们问了一声好,然后便说道:“大家吩咐过了,四位若是到了,先宣安阳公觐见,三位大人请先到侧殿歇息,大家稍后会一一召见。” 杨钊三人闻言便是拱手应是,向李玹告辞一声,便并肩离去。 高力士则是转身看向了李玹,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听说公子在南诏受了伤,可还好吗?”
李玹没想到他会关心起这个,心中有些感动,便笑着拱手道:“一点皮rou小伤而已,劳烦高翁挂心了。” 高力士摇了摇头,有些担心地说道:“可千万别不放在心上,自个儿注意着点,公子随老奴进来吧,陛下早已在里面等候多时了。” 李玹点头应了声是,跟随着高力士走进了延英殿。 李隆基早已坐在殿内等候着,看到一身便袍的李玹走了进来,手中的奏折便被他放在了龙案上,目光来回打量着他。 李玹大步走到了龙案前几步远的地方,躬身施礼道:“侄儿李玹,拜见皇伯父!” 李隆基点了点头,说道:“快免礼。” 李玹挺直了身子,与李隆基四目相对。 微微沉默了一会儿,李隆基有些感慨地说道:“玉郎为了国事,受委屈了。” 听到李隆基饱含关怀的声音,李玹鼻子有些发酸,却是笑着说道:“能为国效力,侄儿受点苦算什么。” 李隆基笑了笑,说道:“这些日子南诏发生的所有事情,李宓都在奏章里和朕说了,你干的很好,不愧是我李唐皇室的子孙,你让朕想起了当年的太宗皇帝,如今整座长安城内都在传颂着你的故事,朕听说有很多百姓都说你是兰陵王在世呢。” 李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皇伯父谬赞了,其实侄儿当时心里也没有把握,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罢了。” 李隆基摆了摆手,不以为意:“无论怎么样,你这一次为朕彻底解决了南诏的威胁,又扬了我大唐国威,可是真真切切地立下了大功,你且先回去歇着,待会伯父的封赏便会送到你府上,一定会让你满意的!” 李玹的面上却依旧是淡定从容,对着李隆基躬身施礼道:“是,侄儿多谢皇伯父!” 李隆基点了点头,对高力士吩咐道:“吩咐下去,用朕的龙辇送玉郎回府。” 高力士躬身应是,李玹却是连忙摆手道:“伯父不可!侄儿身为宗室子弟,岂可逾矩?还望伯父收回成命!” 李隆基哈哈大笑,指着李玹说道:“玉郎啊玉郎,你看朕是那种会咬着死礼不放的皇帝吗?你立下了大功,这是你应得的荣耀,朕意已决,不必再说了!” “这……” 李玹思虑了一会儿,只好无奈地躬身答谢,然后便跟着高力士缓缓退下。 李隆基目送着他离去,然后便吩咐身边的小内侍:“宣章仇兼琼来见。” 李玹的车驾刚刚离开大明宫,整座长安城顿时便炸了,百姓们争相传颂自己看到的威风场面。 百士负辇,千军护卫,李玹端坐在龙辇之上,威风凛凛。而且并不是直接从大明宫回曲池坊,而是绕了一大圈,从朱雀大街一直向南,然后才向东转入曲池坊。 一路所过,百姓退避,万官臣服,其威风当真是一时无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