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七十二章 怀才久不遇 (第1/2页)
领着众人进入内厅,分宾主依次坐下,早有侍女在厅中放好了一座燃烧着炭火的暖炉,使得厅内温暖如春,丝毫不见寒意。大家来到内厅之后,便都不约而同地脱下身上大氅,交与李玹府上的侍女,然后便各自坐下。 厅中的桌案相互之间的距离很是相近,这是李玹的刻意安排,以示大家皆为好友,关系相近之意。而且这里的坐具都没有用胡床,而是清一色的汉家做派,众人席地而坐,高冠正襟,颇有几分魏晋时代名士雅会的感觉。 众人都做好之后,李玹与黛儿便率先倒下了一杯美酒,李玹举杯说道:“某在朔方这段时间,所见所感尽是军务国计之繁杂沉重,不只有多少次都在想着哪一天能回到长安,再与诸位共饮一爵,今日能得偿所愿,玉郎敬诸位一杯。” 王维等人也都笑着举起了案上的杯子,王维笑道:“诸位,为玉郎再立大功回京之贺,大家干杯!” 裴旻杜甫等人点头称是,于是李玹先将杯中美酒一口饮尽,对众人亮了亮杯底,王维等人便也都笑着饮光杯中之酒。 王府的侍女们这时也进来奉上了一盘盘精美可口的菜肴,其中多以新鲜的果蔬为主。在这隆冬时节,那些原本便宜的没人会多看它们一眼的蔬菜倒反变成了长安贵族们最喜爱的盘中之物。 李玹身为宗室子弟,冬季的炭火以及所食的生蔬都由皇宫里面安排分配。这一点倒是让不少人嫉妒不已,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那么发达的科技,在冬天可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平常人家只能吃咸菜,就连不少官宦家都要每过一段时间才能吃得上一顿清鲜可口的小蔬。 众人放下酒杯,开始向李玹说起他不在长安时发生的一些趣事儿,李玹也同他们讲述朔方的风貌,回乐峰、受降城,那是一种充满莽荒意味的边境之美。 众人说着说着,黛儿忽然开口问起了杨光程,问他怎么没把嫂子带过来让她瞧瞧,这一下问的杨光程面色都有些发苦,支支吾吾地说道:“呵呵……这个嘛,你嫂子为人喜静,额……又有了身孕,这大冬天的,就不方便再带她出来了。” “哦……” 黛儿点了点头,目光却是黯淡了一瞬,这一点点小小的变化却被李玹给敏锐的捕捉到了,他握了握黛儿放在案下膝上的一只素手,又轻轻地拍了拍。 黛儿知道他的意思,便转过头对他笑了笑。这时,杨光程又说道:“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玉郎,你嫂子的叔父,鸿胪少卿杜希望有个小儿子,今年方才十五岁,但是那股子机灵劲儿,还有那学识,都是了不得啊,你有空可一定要去看看这小子。” 他的话刚说完,裴旻便抚着胡须说道:“你说的是那个叫杜佑的小子?那小子,机灵倒是挺机灵,但是也实在太鬼灵精怪了一些,这要放在我裴氏,保管他一天三顿鞭子是少不了的!” 此话一出,厅中众人皆是放声大笑,李玹不明所以,便笑着说道:“闻喜裴氏家风之严可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若非如此,裴氏又怎会以辈出宰相之才闻名于中原?” 王维一边笑着一边和李玹说道:“玉郎,你出任朔方,可不知道裴旻这老小子被那杜佑怎样一番捉弄,哈哈哈,裴老儿可是憋火得很。” 正说着,裴旻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王维便大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不说了不说了,不然这老小子饶不了老夫,等有空,玉郎你自去看看那杜佑便可,性情虽是顽劣了些,但是却是难得的本性真实,而且学识满腹,若是好好培养,一定是个人才胚子。” 闻言,裴旻忽然也点了点头,说道:“王老儿这话说得倒也不虚,那杜佑小子的确有几分才识,是个少年人才。” 听到两人都如此夸赞这个杜佑,李玹便也点了点头,说道:“能得两位叔父如此赞叹,想必这年轻人倒是真的有些不一般,待有空时,玉郎定要去杜鸿胪府上拜访,看一看这位少年。” 几人皆是点了点头,李玹却不知为何,忽然想起了在朔方为自己挡下那致命一箭的卢勇,记得高耀曾经禀报过,他的儿子卢纶也颇有文才,如今和母亲居住在高耀在长安为他们安排的居所,而且还进了国子学。李玹想着,等有空了,必须也得过去看望一下。 心中打定主意,李玹的目光却忽然望向了杜甫,出声询问道:“杜先生如今可曾谋得个官职?” 杜甫刚刚饮下一杯平日里难得享受的美酒,听得此言,便放下了杯子,略带着些许微醺之意,摇头叹息道:“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