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部大地风云 四百五十五 武英大帝 (第5/5页)
措的时候,况有大明律在,不得牵连无罪之人。”黎风收住眼泪劝道:“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收拾局面。陛下御驾亲征,却横遭大祸,我等的责任是绝对逃脱不掉的。我们是死是活没有关系,但大明不能因此而乱啊!” 史可法渐渐冷静了下来,是啊,一旦陛下身死的消息传了出去,无论对军心,还是民心都将是极重大地大家。尤其是对前线正在和莫卧儿浴血奋战的将士而言。这事只要稍稍处理不当,整个大明王朝,都将有崩溃的危险。 黎风看了看周围,低声道:“现在当命令御林军继续前进,用以当疑兵之用。而后,我等大臣当秘密护送陛下尸骨回京。这事瞒是绝对瞒不住的。况且瞒得越久,对朝廷越是不利。一旦回到京师之后,当立即昭告天下臣民,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公布于众!” 这时候的史可法心乱如麻,黎风说一句。他便点一下头。 黎风长长叹息一声,当下就派徐军率先回京,将噩耗提前告诉留守京师地大臣们。并命那些大臣妥善安排已经陛下灵柩事宜,同时稳定京师臣民之心,防止任何心怀不轨之徒趁机作乱。而自己和史可法等人,则负责一路护送陛下灵柩…… 当陛下遇刺的消息传到京师之后。整个京师都乱了套。街头人心惶惶,一些歹徒趁机闹事,散布谣言。京师街头乱成一片,抢劫偷盗之事不断发生。可这时朝廷里也完全乱了,都在想着这大明的泼天之祸。对京师的混乱,一时竟然无人去管! 正在乱成一天之际,由前线急奔京师的李睿、张杰指挥地八百百战精锐抵达京师。到达京城后,李睿、张杰迅速命令兵卒稳定京城局势。捉拿闹事歹徒,而一直看起来毫无作为的留守大学士岳谨元。也立即行动起来,组织人手协助李睿张杰平定京师乱局。 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京师的局面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控制。其后,李睿、张杰与岳谨元一起宣布,在陛下灵柩归京之前。京师将处于军队管制状态。任何不服从命令者,格杀勿论。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可当真没有哪个人敢往刀口上撞。 岳谨元又一边吩咐朝中大臣紧守各自岗位,一边分大大量快骑,将这一噩耗通知尚在山海关一线的武英王,以及各地镇守地将军们,同时又派出无数密探,严密监视大臣举动。 三日后,景平帝灵柩被护送回京。京师中人人带孝,哭迎陛下灵柩不提。其后在安排陛下丧事的期间,武英王派人快马送来手令,在此非常时期,各大臣当紧守其位,有妄言者,杀,有妄动者,杀,有图谋不轨者,杀!一应处置,皆等武英王伐倭回京之后再做决断。 此刻对倭岛的军事行动已经箭在弦上,大军一动,主帅焉可擅离职守?这点大臣们倒还是懂得其中道理的。只不过这一次征伐倭岛,武英王没个一年半年时间只怕回不来。 如此忙碌了半月有余,倒是不断有好消息传来。督军大将军郑天瑞、李定国部,闻知陛下噩耗,三军无不动容,郑天瑞已命全军为陛下带孝,抱着破釜沉舟之心与敌决一死战,而悲痛中的明军,接连取得了几次重大胜利,目前又将战线重新推进到了莫卧儿境内……景平帝驾崩后举行的第一次正式朝会上,兵部尚书黎风说道:“陛下已经龙驭归天,天子之位已空缺近二十日。我明军将士虽怀必死之心,与敌做殊死一搏。然国君之位若长期空置在此,于我大明大是不利!” “黎尚书所言极是。”史可法皱着眉头说道:“然陛下尚未成婚无有子嗣啊……” “何不共举义烈忠勇武英王乎!”一人大叫,众人放眼看去,却是猛将李睿:“武英王有大功于我朝廷,又是皇室宗亲,可以继承帝位!” “我等大臣商议大事,岂有你一个当兵的插话余地?”史可法不悦地说道。 岳谨元咳嗽了一声,不紧不慢地说道:“李将军军中重将,又岂仅仅是个当兵的?况且李将军说地在理。论对大明之功,请问在座的各位有谁能超过武英王地?若论身份,武英王乃是陛下的亲叔叔,继位大统合之朝廷法制。岳谨元同意李将军的意见。” 史可法不甘心地道:“问题是武英王自己愿不愿意登上这个位置?” “史大学士所言也有道理。”黎风叹了口气:“到现在这个地步,我也不能不说了,其实崇祯陛下驾崩之前,便已将位置传给了武英王,有崇祯皇帝亲笔密旨为证,但武英王却把这个位置让给了景平皇帝。此等胸怀,世人皆不如也……” 史可法听得怔在了那里,他从来没有听过还有这样的故事。难道自己真的看错了武英王这个人? 又听黎风继续说道:“但现在情况却不同了。景平皇帝遇刺,帝位久悬,非武英王登基不能收拾残局。武英王登上这个位置,已经不是他愿不愿意地问题了,而是他必须坐上这张位置。这是他不可推卸地责任,对我大明朝廷的责任!” 这一些官员中有一大半是朱斌地心腹,江南系的嫡系,闻了此言纷纷赞不绝口。 “报!督军大将军郑天瑞,督军副将军李定国前线飞马急报,天子之位久缺,郑天瑞,李定国两位将军,并三万明军将士,愿举义烈忠勇武英王为帝!” 正在这个时候,宫外忽然飞马来报。 “报!督军大将军钟建,巴达维亚领军将军黄得功联名上书,愿举义烈忠勇武英王为帝!” “报!朝鲜驻军督军大将军,征军将军李建标上书,愿举义烈忠勇武英王为帝!” “报!……” 就好像说好了一般,一份接着一份驻扎在外的明军军方高级将领,接连上书朝廷。 除了山海关一线朱斌亲自指挥的明军将领,几乎所有的军方将领,全部推朱斌为帝。 史可法苦笑了一下,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所出决定的了…… 巍峨耸立的山海关,迎风高高飘扬的明军战旗! 这一天中午时分,驻扎在山海关一线的明军将领好像全部说好了一般,一齐到达了山海关。数万忠诚的明军将士,整齐地列队在山海关下,等待着他们盼望已久的那一刻发生。 这时,朝廷大臣们最后商议的结果还没有传到山海关,但将士们却已经等不及了。 当武英王朱斌刚刚步出军营的时候,以黄飙等人为首的高级将领已经一拥而上,几乎是强迫性的为朱斌换上了一身崭新的黄金铠甲。 “万岁!万岁!万岁!” “武英大帝!武英大帝!武英大帝!” 当身着黄金铠甲的武英王朱斌出现在山海关城楼之上的时候,数万明军将士一齐爆发出了惊天动地,足以让日月无光的吼声。 “臣等参见万岁,大明万岁!武英大帝万岁!” 看着面前狂热而忠勇的将士们,朱斌知道,这一天终于还是来到了。 时年,朱斌周岁三十三岁,于山海关前登基称帝。史称“武英大帝”。这一天的到来,是所有明军将士一直期待的一天。这一天的到来,预示着大明新的篇章即将拉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