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七十七回:暗流涌动 (第1/2页)
闲观星辰月,身沁草木风。 默数古今事,遥叹衰与兴。 江山易鼎处,焦土葬刀兵。 可怜五千载,何曾尽安宁? 冬去春来,一岁又始,闲暇时光快,在一片欢闹声中,不知不觉到了元宵佳节。元好问曾有诗曰:“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描述的就是元宵节的欢闹景象。 元宵华灯是汉武帝设立的,这个时候大汉制度的约束力还存在,所以即便是这个大气候异常的年份,各州各郡的官吏也都按惯例设置花灯闹市,供人观赏。 下邳是徐州的中心,在高云治理下又越发的繁荣昌盛,百姓兴致也高。所以下邳的元宵华灯节异常热闹,官办的、民办的各式彩灯花样琳琅满目,大街小巷是peopinpeop,摩肩擦踵,热闹非常。 高云想带诸葛汐她们几个孩子去看花灯,但是左右找不到诸葛亮。便问尹茜,“你看见我的小明侄儿了吗?” “应该在书房吧,这些天一般没事都在那里”。 “哦”,高云点点头,径直来到书房。进门一看,小诸葛亮正和郭嘉面对面侧卧在地上,一人手里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唉,我说你们俩,这一年一回的花灯大会你们不去看,反倒在这里看书?” 俩人一看高云来了,赶紧站起来行礼。 小诸葛亮笑道:“叔父好从容啊,这般时候还有心观灯?” “噢?”高云笑着蹲下来,问道:“哪般时候啊?” “嘿嘿,四方风云攒动,苍穹将即色变,叔父尚有如此雅兴,实在难得啊”。 “呵呵呵呵,你这小鬼头,见识倒不来叔父听听”。 “侄儿遵命!叔父且听了,自董卓逼宫之时,天下诸侯无不厉兵秣马,枕戈以待。如今春回地暖,用兵之时,岂有不变之理?董卓沉积多年,兵精粮足,讨之不易。前者丁原不明兵势,擅动干戈,自取杀身之祸。如今诸侯虽各有小成,却终究根基不稳,绝不敢以一己之力与董卓为敌。然若迁延日久,又恐被董卓一一击破。此种利害,诸侯皆同,故而最终必定联手一战。若侄儿所料不差,不出旬日,必定有挑头之人,撺掇诸侯联合”。 “嗯!说的好”,高云听了连连点头,欣喜不已,又问诸葛亮道:“那依你之见,诸侯之中哪一个将会是挑头之人?” 诸葛亮不假思索,张口答道:“汜水关乃洛阳门户,荥阳以东距陈留最近。董卓若是出兵,必然先取酸枣,以固外围。曹孟德首当其冲,为求自保,必然先动。而曹cao位小职卑,难以号动天下。如今天下诸侯之中名望最盛者乃渤海袁绍、董卓最惧者乃是叔父,我料曹cao必将先借叔父与袁绍之威望,以聚诸侯”。 “哈哈哈哈”,郭嘉听的拍手大笑,“此子真奇才也!” 高云心说:“这哪是奇才,这简直就是天才啊!” 完这些,做了个鬼脸,咧着嘴问高云道:“叔父,若是大军征讨董卓时,叔父可不可以带小明一起去啊?” “不行,不行”,高云摇了摇头,“两军阵前,刀枪无眼,你尚且年幼,太不安全。你只留在下邳,帮忙守备便好”。 “叔父此言差矣!”,小孔明一副据理力争的样子。 “何差之有?” “叔父,有道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昔年秦甘罗一十二岁只曾只身赴赵。今叔父既任小明为随军参赞之职,于公便是君臣之份也。大战之时叔父却将我置于下邳,若三军知晓此事,皆以叔父厚此薄彼也,叔父将何以服众?” 的句句在理,高云一时间竟然没法反驳。转念又一想,虽然是行军打仗,但是又不带他冲锋陷阵。中军之内有那么些猛将在,料也没什么危险,便道:“哎,真是拿你没辙。好吧,叔父就答应你,届时命你随军前往”。 小孔明见高云答应了,乐的欢呼雀跃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