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节 新婚之变 (第4/7页)
他身居锦衣卫指挥使,坐镇京城,如何能轻易离京呢?” 白素梅虽然早就与杨家定亲做妾,可她要服孝三年,所以一直没有正式过门嫁到杨家,故不能称杨秋池为老爷或者夫君,只能称他秋池哥。 宋晴道:“那有什么,不是还有芸儿嘛,她是指挥使副使,她坐镇就行了啊。” 宋芸儿道:“不!我要陪我哥去找师父jiejie!” 云露抽噎着道:“我也要去!是我将柳jiejie气跑的,我找到她求她回来……” 红绫道:“我也去,老爷出门需要人照顾,少不了我的。” 秦芷慧、宋晴和白素梅也说要去,宋芸儿的父亲,新任应天府府尹的宋水牛一缕山羊胡子乱抖,不耐烦地挥挥手,结结巴巴道:“行了!都,都别吵了!你们都去了,家,家里怎么办?孩,孩子怎么办?老夫人怎,怎么办?” 大家面面相觑,都不说话了。 杨秋池挣扎着爬起来:“我现在就去见皇上,请假去找冰儿!” 宋府尹急忙一把将他按住:“贤婿切莫心急,听,听老夫一言,你这样去找皇上,肯,肯定是不行的!” 杨秋池这才躺下,众人都眼望着宋府尹,知道他官场摸爬滚打数十年,深谙官场规矩,既然这样说了,肯定有他的理由。 宋府尹道:“皇上尚不知此事,要,要是知道冰儿出走的原因,只怕龙,龙颜不悦,所以此事务,务必保密!贤婿乃朝,朝廷重臣,皇上臂膀,身,身兼要职,的确不能轻易离京,需,需找个适合的借,借口才行。” 杨母耐着性子听他说完,忙问道:“亲家公以为什么借口合适呢?” “这个……,以,以老夫所见……” 没等宋府尹说完,门房匆匆跑了进来禀报:“报公爷、府尹大人、太夫人、夫人、公主、众位奶奶,皇上驾到!” 大家一听,慌忙站了起来。宋府尹急声对宋晴等女道:“快!赶紧回避,老,老夫陪太夫人、夫人、公主还有芸儿前,前去迎驾!” 杨母和冯小雪是浩命太夫人和夫人,可以面君的,云露是公主,当然可以随时面见皇上,宋芸儿是锦衣卫指挥使副使,也是可以见驾的。秦芷慧、宋晴、白素梅和红绫没有册封,没有圣命,不能面君。所以急忙转*避开了。杨母领着众人急忙迎出门来。 刚到院子,明成祖朱棣带着一帮太监和大内侍卫已经快步走了进来。原来,杨秋池一直昏迷不醒,没办法上早朝,所以杨母派人请了病假,没想到明成祖记挂之下,散了朝便亲自前来探望了。 杨母等人急忙跪地叩见。杨母道:“皇上,犬子他……他病倒了,这会儿在房里躺着呢……,不能起床迎驾,还请皇上赎罪!” 明成祖抬手让他们起身,道:“朕已经知道杨爱卿贵体有恙,没上早朝,所以特来看望。”说罢,径直进了房里。杨母等人尾随进屋。 杨秋池已经在太医的搀扶下挣扎着坐了起来,要下床跪倒迎驾。明成祖急步上前将他按住:“杨爱卿重病在身,不必多礼,快快躺下!” 杨秋池告了罪,这才躺下。 明成祖见他胸襟上鲜血淋漓,显然是刚刚吐血了,关切地问道:“杨爱卿昨晚还生龙活虎,与朕痛饮数杯,今日如何一病如斯?” 杨秋池心中酸楚,嘴唇哆嗦,想说点什么,却找不到合适的话语。 明成祖转头问一旁的太医道:“杨爱卿的病如何?” 太医微微侧目瞧了一眼宋府尹,刚才宋府尹的话他已经听到了,不敢泄漏真相,唯一迟疑,答道:“杨公爷乃是饮酒过度,外感火热之邪,加之……房室不节,导致脏腑火热炽盛,微臣已用犀角地黄汤给杨公爷解表清热凉血,静养数日,当无大碍。” 明成祖这才放心,点头道:“这就好,呵呵,看样子杨爱卿娶了露儿,欣喜若狂,饮酒过量,洞房花烛之夜又……,呵呵呵,杨爱卿,你是朕的重臣,可得爱惜身子,不能这般随心所欲哦!回头朕叫宫里给你送些高丽人参燕窝补补身体。” 杨秋池忍住内心的痛楚,勉强一笑:“多谢皇上眷顾,微臣感激涕零!” 明成祖又转头瞧了瞧旁边挂着一脸泪花的云露,爱怜说道:“露儿,瞧你这样,哭的跟个小花猫似的!行了,太医都说了,你相公静养数日便能康复,不用担心的。这些天你要好生伺候你家公爷,不能任性妄为,听到了吗?” 云露福了一礼,低声答应了。 明成祖挥挥手:“你们都下去吧,朕有话要跟杨爱卿聊聊。” 杨母等人忙告退,出了房外,将房门带上。 明成祖望着杨秋池,欲言又止,半晌,这才叹息了一声:“唉~!杨爱卿,你现在病倒在床,朕本应让你静心养息,但是……唉~!” 皇上亲自探望一个生病的大臣,这本来就是非常罕见的了,而见面之后,欲言又止,连叹两声,杨秋池顿时知道,明成祖肯定有要事需要自己去办,而且这件事肯定事关重大,虽然心里牵挂着柳若冰和儿子,但伴君如伴虎,现在皇上有事请要自己办理,别的事再大,也必须先放下,所以忙欠身道:“皇上,微臣只是多喝了几杯伤了身子,没什么大碍,皇上如有差遣,微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皇上圣恩。” “嗯,杨爱卿果然是识大体顾大局之人,朕没有看错啊!”明成祖捋了捋下巴的一缕山羊胡须,点头微笑,随口拍了杨秋池几句马屁,“这麻烦事以前一直由你侦办,而且成效显著,现在,这麻烦事又来了,思前想后,还得由你接着侦办才行,故此,朕不得已才让你抱病出征了,你要理解朕的苦心哦!” 杨秋池心中一动,低声道:“皇上,是建文的事吧?” “正是!”明成祖点点头,也压低了声音,“本来,三保出使南洋,传来密报说海外已经发现建文踪迹,所以朕才让你停止侦缉,将你召回京城另用。但今日上午,三保又传来密报,说大破建文海外余党,经审讯,得知建文已于数月前,与逆贼叶希贤等随从秘密潜回,而且正在与倭寇、蒙古勾连,企图谋反。此事不休,朕寝食难安!所以,这一次还得杨爱卿替朕分忧了。” 明成祖所说的三保,就是七下西洋的郑和,他是明成祖的内官监太监,三保是他的小名。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朱允炆继位,国号“建文”,史称“建文帝”(为了叙述上的一目了然楚,本书也用此称呼朱允炆)。四年后,他的这位四叔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建文帝在亲信大臣叶希贤等的保护下逃离京城应天府。 上回书中,杨秋池无意中侦破建文余党案,得到重用,被明成祖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特使,负责侦破建文案,屡建奇功,后来明成祖得到密报说建文已经逃出海外,不料现在又得密报,说建文已经回来,且与小日本倭寇和蒙古勾连,企图东山再起,不由得他不担忧。 明成祖朱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