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话不投机半句多 (第2/2页)
将体内充沛的药力发挥掉,出了一身臭汗。身体比往常更加强壮了,骨骼却轻盈许多,一步迈出,丝毫感觉不到身体的沉重。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生龙活虎”! 接下来几天时间,玄老带路,两人一路经过徐州的秦岭,进入冀州的祁连山脉。再进入黄土高原,沿着渭水逆流而上,终于进入了雍州地界,距离京兆不远也。这一路走来,两人都是穿越深山老林,日夜穿行不停,渴了和山泉,饿了服用辟谷丹,累了就在树上休息一个、半个时辰。 而玄老虽然恶言恶语,却总能捕捉到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给董不白打熬筋骨。树精的精髓,蟒蛇的内胆,百年以上的黄精,不知名的朱红色果子,甚至有时候随手捡到一块石头,捏碎成粉末让董不白服用。 所以,这一路下来,董不白已经和当初不可同日而语。肌肤晶莹富有光泽,一看就知道内里蕴含着爆炸般的力量,头脑清明精神充沛,即便急速奔跑,也几乎感觉不到累。以前他一拳能打死一头牛就顶天了,现在有自信,就是一头龙来了,也能一掌击毙。 当然,这只是自我感觉,真要是龙来了,不需要天龙,来一只飞龙,伸伸爪子,董不白估计就要碎成十八段。 天上烈日炎炎,已经是远光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秋老虎还是让人不舒服。董不白紧跟着玄老的脚步,几天接触下来,董不白已经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先前的愤怒也消散不少。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董不白得了玄老给的这么多好处,自然而然的要抵消一点怒火。 这里是阴风渡,渭水上游的一处荒废渡口,原本不远处有个马场,因此建造了阴风渡口。后来土地渐渐沙化,马场维持不下去,阴风渡口自然也就随之荒废。后来在下游不远处,建立了新的阴风渡口,这里便被叫做阴风渡,以示区别。
玄老走的比以往要慢,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阴风渡土地呈现黄色,稀稀疏疏的生长着几株小草,也枯黄枯黄,随时会死。空气中也充满着砂砾,呼吸进鼻子,火辣辣的刺痛。 行不多时,只听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歌声。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又有一道歌声应和。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玄老听到这歌声,缓缓地顿住脚步,抬头看天,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原来是人间三十六派‘崆峒山’的两位高人,可是在等老夫?” 远远传来回答声:“久闻先太子有两位散修师父,号称玄冥二老,玄老一身《冰雪神肌大手印》,冥老精研《天地九视妙心通》,都是当世一等一的高手。不才崆峒山‘破山斩’是也,与师弟‘破海潮’已经在阴风渡等候多时。能与玄老共参武学,一定是人生幸事!” 声音由远及近,两道背着大剑的人影脚步很慢,但是眨眼间就到了玄老和董不白的面前。这是两个仙风道骨的中老年人,都穿着朴素的长衫,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只是眸子里,闪烁的精光,十分犀利,宛若要刺破苍穹。 “昔年,轩辕黄帝在崆峒山拜师学艺,崆峒山由此名声震天,号称帝学起源!所有可能,老夫真不想与崆峒山,同室cao戈!”玄老淡然道。 “同室cao戈?玄老是何意思?”破山斩问道。 玄老摇头一叹:“帝师‘广成子’传给轩辕黄帝一卷《道戒经》,由此演化剑仙一脉,当初我年少时得到一位高人指点武学。高人善使仙剑,自言崆峒山人,因触犯门规,遭贬谪流放。碍于宗门规矩,高人并未教授老夫《道戒经》上武功,便传了老夫与冥老,一人一门神通。因此,老夫才说是同室cao戈!” “非也,非也,既然那位高人遭到贬谪,便不再是崆峒山门人,何来同室之言。玄老多想了。” 玄老傲然道:“老夫并非要与崆峒山攀亲,只是想提醒两位,崆峒山千年声誉,一向超然物外,虽不属于云中门派,却也不差多少。为何要蹚浑水,理会凡间俗世?不怕千年基业,毁于一旦?” “哈哈,玄老真会说笑。如今赤龙将断,我等正应该效仿先祖广成子,培养新帝,建立新朝,还天下以朗朗乾坤!”破海潮狂笑道。 “罢了!罢了!话不投机半句多,出手吧!” 玄老向后挥挥手,示意董不白站远点,蓦然,衣袖无风自动,气势滔天弥漫!破山斩和破海潮各自凝眉,抽出背后大剑,宁神戒备。 大战,一触即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