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豁打顶肘奔胸膛 (第2/2页)
喝彩,那吴氏兄弟也没二话了,但是裴秋实自己却不好意思起来,感觉没能做到以手服人,当时对伯芳道“得罪了。”歪着头挡着脸下去了,够可爱。 所谓的“手儿”,就是小招法,针对“四手四袖六肘头”的变化说的。 青面也稍稍惊了一下,螳螂拳里边也有个类似的,归于“挑砍锯锉”、“螳螂折枝”之法,但后路走的就是抄腿抄喉了,跟八极这路的刚猛就差远了,也没这么实惠,劲不在肘肯定也就没这么猛了。但青面为人实惠,他给加进去了。 后来青面就捡裴秋实舍弃的这些往里加,回头又用来打裴秋实,弄得裴秋实憋气窝火的。 螳螂、劈挂,还有没上场的红拳,打的多是偷漏之法。不过螳螂强调了勾挂绞错,劈挂强调闪展拍翻,红拳玩勾蹬仆穿偎身靠的玩意多。 以门类内涵讲,那一招一式花拳绣腿的就太多了,以大类计,很容易看出特点,出了特点也就明了根基。很明显手法相似跟步法有分,螳螂是个寒鸡玉环步,一蹬一扒的小步刨,也需要这快步倒腾合了手法多变,自然原地勾抄的就多。 劈挂走的水蛇腰,连环拍穿的多,说是快步辗转,但定时也多,他需要定住瞬间发连环拳,虽然只是一瞬间,但对高手来说很重要。 红拳基础功法为十大盘,十大盘功的特点自然就是盘练出功夫,打法再刁,根基还是这,下势扑地,高腿穿空,道手法刁钻,倒不如说腿法更刁钻。所以少林入门的根基也多是大红拳小红拳,七星拳罗汉拳。 因为这三路走得巧,是不会轻易跟人耗力气的,所以这三位如果碰见,轻易都不敢搭手。摘出来实惠的部分几乎相当,赖为绝技的部分便是他们各自出彩那部分了,也就是功力。
偷漏打漏,难免有个磕磕碰碰,变化再快也磕上了。玩手试力可以缓慢体会,但生死之间可玩不起那些绕远铺地的,真动手玩那些几乎就是玩命,狗急跳墙虎口挣食之法。 所谓很多练外家的到了一定程度就不长进了,也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玩的也是这个刁,螳螂拳谱有言:螳臂当车可使有勇。 为避免拼斗,就必须扬长避短,螳螂玩的秘肘多一肘,又合硬功将臂膀练硬,咱俩相杠,我就能杠开你,你就没脾气,那我就抢了门路了。这个“杠”用词生硬,实际也不是傻练死用,需要筋骨肌rou能瞬间绷紧瞬间放松,松紧之间合以旋转就能产生绞错生崩开路的劲了。 通背劈挂这些拍狗皮桩子打铁砂都不是秘密了。拍是拍了,但用起来更多是在周转中寻找战机一招破敌,即使是两条铁臂,也须巧妙发挥。 红拳门更急扎实,这个扎实是说基本功高度要求,身子骨极度柔韧,没钻人家裆先钻自己裆,一路软拳,但正因为筋长力大,又能打出常人难以做到的动作,这自然就又多了几分刁钻。这一门练功都比较刻苦,所以没有痴肥蠢笨之人,一个个精神抖擞,矫健迅猛,且看上去一身正气。 这个容易理解,若是投机取巧之人,很难能耐得住寂寞盘那铺地软势,所以能坚持下来的都非等闲之辈,后来也被冠以“侠义”之名。 这一路极擅追打,那步子一仆一戳就赶上了,又含着勾拉拦穿的变化,见机而上当仁不让,步子一落就踩跤眼。说起就起,说走就走,高低远近都灵便,大有飞天猴子之势。 都是一路,高低轻重就容易掂量了,裴秋实一出手,后边大多人都不打算上场了,就包括马海子也抱臂而立,只是观望。没什么深仇大恨的,又不稀罕别家功夫,看看也就是了,不值得争一时长短。 青面就不同了,他就是看不惯裴秋实那半生不熟的架。他提这柄长剑相对苗刀都差不多,这剑可不简单,这是从老家“请”来的,但因剑法不行一直不敢用,后来他是偷偷找着梁梦乡了,梁梦乡就是前面打擂的那位梁雪江师傅,死缠烂打才求得了这套“螳螂双手剑”。 螳螂双手剑原传叫达摩剑,劈刺为主极其实用,后来又合了原先的醉剑八仙剑,长剑也能短用了。但就这,可不是螳螂门的,而是烟台郝家的。郝家也教螳螂拳,但他家老辈就使得两样好兵刃,一路达摩剑,一路太乙枪,都是神仙“传”的,但不是一路神仙。其实这俩名怎么回事不是懂此道的行家从风格上分析,也说不清道不明,所以暂且不论,就说特点。 郝家学螳螂拳晚,但郝家老辈就跟螳螂拳家交好,这就扯出了“侠盗于七”与“神枪郝九炮”。而这套剑,也含着郝家枪法的“迎门解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