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建独龙堡 (第2/2页)
独龙堡依托着独龙山而建。一部分城墙是建在悬崖或其他高峭的地方。防御力比平地建城高上很多。城墙的基石自然是独龙上的巨石。然后再用水泥连接大青砖。内墙外墙是两三层大青砖。中间是结实的黄土。城墙高达五丈。宽二米。十分坚固。 卢俊义尝试着用了欧洲的多面棱堡建构来打造这个独龙堡。这个城堡不是传统的四方。倒是像一个五角星。其中一个角是依托山势悬崖所造。所以要防御的只有三个内角。三个城门建在三个内角处。突出的棱角上分布了多个炮楼。上面安放着弩炮兵和许多弩兵。有效地掩护了城门和城墙的安全。把死角完全消除还大大扩展了防御线。进攻方对棱角单独攻击也会由于正面狭窄而处于兵力劣势。棱面的设计使得防守方不存在火力死角。退一步说。即使攻击方偷袭棱角得手。也没有展开兵力的空间和通道。基本会立刻被四面八方砸过来的火力打下去。炮楼也是箭塔。处于突出的棱角上。让身在箭塔的防卫者可以沿着城墙面对的方向对外射击。而城角的箭培。则可让防卫者扩大攻击的面向。向不同的角度作出射击。箭塔可以让守城人从各个面向保卫城门。炮楼箭塔会随着防御的要求不断地在城墙上加建。 城墙和箭塔会不断地被强化。以提供防卫者更大的防护。在城墙顶端后面的平台。可以让防卫者站立作战。在城墙上方所设置的隘口。可以让防卫者向外射击。或在作战时。得到部份的掩盖。这些隘口可以加上木制的活门作额外的防护。狭小的射击口可以设置在城墙里。让弓兵在射击时受到完全的保护。在攻击期间。木制平台会从在城墙或箭塔的顶端伸出。让防卫者可以直接射击墙外的敌人。如果敌人有备而来。防卫者可往他们投下石头或腾沸的液体。隐藏在上方的木制平台会保持湿润来防火。与它具有相似功能的石制拱施被称为堞口。会设置在城门的上方或其他重要的据点。
独龙堡门前就是从独龙山流向梁山水泊的香水溪。这个溪流并不大。卢俊义便让人将香水溪挖深挖阔。成为真正的护城河。另外挖得很深的护城河也会增加了敌人在城堡底下挖掘地道的困难度。因为地道如果在挖掘期间坍下。挖掘者就很容易被护城河的河水淹溺。然后建吊桥。横跨护城河。让城堡的居民方便在需要的时候进出。遇到危急时刻。吊桥会被吊起。以恢复壕沟的作用并紧闭城墙。吊桥由城堡内的机械吊起。免于攻城者的进袭。 独龙堡大城堡中心的小城堡。是军事要塞。又称为内城。驻扎了梁山义军陆军第一军第三师。这是独龙岗上的子弟兵。独龙堡的外城门和内城门之间的开放区域就被称作外城。外城里生活的是独龙岗上的居民和梁山的屯田兵。 平常时候。只要少数的士兵就能够防卫城堡。在晚间。所有的吊桥都会被吊起。闸门并会落下以紧闭门口。在攻城的威胁下。自然会需要更多的兵力去防卫城堡。 当攻城者作出攻击、或企图排走护城河里的水、或填平护城河时。就会出动足够的弓兵和弩兵。从城墙上或箭塔上向攻城者射击。只要攻击能造成伤亡。就可打击攻城者的士气并降低其作战实力。如果能以投射武器开火。对攻城者做出沈重打击。更可能就此将诸驱离。 如果攻城者采取紧密的rou搏战。就需要战斗力强盛的枪兵加以对抗。士兵必须从平台上投下石头或浇下沸腾的液体。也必须修复受到破坏的城墙。或使用燃烧中的投射武器向敌人丢掷火焰。积极的防卫者会寻找机会从城堡冲出。突袭攻城的军队。快的突袭主要可烧毁城墙下的攻城塔或投石机。以拖延攻城的进度并打击攻城者的士气。在危急的时候。外城的农民将被征召服役。他们每隔五天就要接受一次军事训练。做为防守的预备役士兵。 卢俊义对独龙堡的建造规模是这么要求的。占地至少方圆十里。能容纳二万军队和二十万百姓。能经受二十万敌军的围困。卢俊义对独龙堡的建造规模要求这么高。就决定着独龙堡的建造进度是快不起的。但在建筑大师李云和陶宗旺的指挥下。十万人一鼓作气。一个月内就将小城堡。即军事要塞建造成功。梁山陆军第一军的第三师正式驻扎。除了帮助建造外城。还要提防其他州府官军对梁山和东平府的突袭。(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锁定。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