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枭雄卢俊义_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焕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焕发 (第2/2页)

能求助二位长嫂?今非昔比。被欢天喜地迎进赵家的李家才女成了双重贱民:娘家败落。贬回原藉;自己进门数年多。未给赵家添丁。这才是要害之要害

    女人哪女人。封建宗法制下的女人。哪怕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哪怕飞花粲齿、下笔千言。只要不能负起传宗接代责任。在家庭地地位就不如目不识丁的愚妇。只要那愚妇能生下哪怕半傻的儿子缙绅家嫡妻不生育。纳妾可也。即使正妻有子。仍可姬妾满堂。可是新婚夫妇如胶似漆。看来只要李清照在京。赵明诚三五。借“党人碑”把三儿媳逐出京城。再给三子纳妾求孙。成了赵挺之夫妇的最佳选择。

    责任是否在李清照?当然不是。赵明诚随后娶了四房侍妾。结果赵明诚不仅无“弄璋之喜”资格。连专生女儿的所谓“瓦窑”也没做上。赵明诚只有两个亲侄子。赵家香火不旺。赵明诚患不育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很早就替他背上不生麟儿十字架的。却是李清照。

    再加上赵明诚怀疑李清照跟卢俊义有私情。因为这所有不可思议的林林总总。李清照被打入迹近弃妇的悲惨境地。陷入了感情的寒冰地狱。

    这个时代的人。都不懂得李清照地价值。那个赵明诚根本不懂。只有卢俊义懂得。

    原来那段历史上。李清照的一辈子。过得很坎坷。很倒霉。很不走运。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神宗朝尚右丞相王之孙婿。而秦桧为王之曾孙婿。当李清照处境最艰难。甚至有可能坐牢之际。这个势倾天下。炙手可热的亲戚。却不肯助她一臂之力。相反。当她有机会谋得在宫廷里起草时令应景帖子的差使。借以混口饭吃的时候。想不到秦桧之子秦梓。竟然不顾一点亲戚情面。用手中的权势。将她炒了鱿鱼。

    “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是相当凄凉的。但是。历史从来是一个澄清过滤的过程。是一个消解扬弃的过程。时光磨耗掉对历史来讲地那些无足轻重的一切。而存留下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个人遭遇的不幸。因时过境迁而渐渐淡化。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斗换星移而慢慢稀释。爱恨情仇的纠缠。因年代久远而逐步褪色。悲欢恩怨的往事。因身非亲历而日益淡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于是。在这面历史的筛子上。是精华。自然会留下。是糟粕。早晚要去除。一时火爆。不能持久。璞之剖玉。早晚间事。对于这位“最有天才的女子”来讲。最后剩下来的。便是她璀璨的文学成就。那些小丑。那些败类。那些构陷。那些污亵。遂像沫一样。从人们视野中消失殆尽。于是。一个才华出众。成就卓越的李清照。便永存于这部人心中的文学史上。

    李清照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并不是很多。流传于世的词。不足50;流传于世的诗。不足20;流传于世的词学批评。只有区区五百六十字。然而。她却因此成为一位名显于生前。不朽于身后的大家。

    文学史。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摆在架上的。一种是的。摆在架上的文学史。可以装进成千上万位作家诗人的名字;放在人心里的文学史。满打满算。不会过一百位。这其中。就有李清照。每个读过宋词的人。都会记起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七字叠句。这些字。似乎并不艰深。似乎并不复杂。但经她创造出来。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她深入人心的品牌诗句。凭这。当然也不完全凭这。大摇大摆地走进这部放在人心里的文学史。永远活着。虽然她死得不明不白。不知下落。但在人们脑海里。只要提到这个名字。立刻就能涌现上来。那早年美丽端庄。文思奇诡的她。那中年奔波跋涉。坚忍不拔的她。那晚年人间蒸。不知所终的她。

    李清照跟卢俊义同年。都是公元一零八四年出生。当此时都已经二十九岁。李清照虽然经历了一些人世的风霜。但比起她原来历史上中老年时所受的痛苦。却是不值一提。

    卢俊义想起李清照的凄惨晚年。忍不住心痛如斯。他无法眼睁睁看着这个旷世才女再落到那步田地。所以他毅然决然成立了妇联。留李清照在他身边。即使什么都没有。也无憾。(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