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8 崭露锋芒(一) (第4/4页)
服上放这种东西。况且,先前在皇后娘娘的宫殿,她身上可还没有这种味道。 “骄阳…”芷兰郡主好不容易挤进来,凑到她跟前,想要说的话没说出口,倒是跟那些闺秀一样,直追问她用了什么香料。 “骄阳,你就别藏私了。”芷兰郡主以为是她有私心,还有些不满呢。 谢荣华很是无奈的摊了摊手,道:“我没有用香料的爱好,可能方才在哪里蹭到了什么东西吧。” 她的喜好,芷兰郡主也是知道一些的。如今想来,的确没有欺骗大家的必要。不过,那味道真的很好闻。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味道似乎越来越淡了,几乎都闻不出来了。“果真,味道似乎都散了。” 众闺秀见大听不出什么,也就都三三两两的散开了。 芷兰郡主跟那些世家千金玩不到一处,只能赖在谢荣华身边不走。“骄阳,你今年准备了什么寿礼,能不能先给我透露一下?” 每一年,谢荣华都是别出心裁的那一个,今年肯定也不例外。 被追问的谢荣华,都有些懊恼以前的自作聪明了。“一会儿不就知道了?” “听你这口气,相当的用心啊。”宁王府都是宁王妃在cao持着,芷兰郡主根本就不用cao心,她也不愿意去费什么心。 谢荣华嗯了一声,不多做解释。 因为是整寿,故而今年的万寿宴比往年要盛大的多,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及家眷都可以进宫朝拜。更有甚者,诸多邻国都派来使臣朝贺。一时之间,整个大殿之上人满为患,桌子堪堪能够坐下。 “皇上驾到” “太后娘娘驾到” “皇后娘娘驾到” “贵妃娘娘德妃娘娘贤妃娘娘淑妃娘娘到……” 伴随着一声声高唱,刚才还喧闹的大殿之内,突然就安静了下来。文武大臣,朝廷命妇,男男女女跪了一地。 文昌帝扶着章太后的手,亲自将她老人家送到高台上入座,然后才在自己落座。皇帝坐下之后,王皇后和一众后妃才敢入座。 “都起来吧,不必拘礼。”与以往那个威严的帝王不同,今日的文昌帝似乎格外的和蔼慈祥。 众人又跪谢了一番,才起身落座。 待所有人依次入座坐定,丝竹之声渐起,穿着紧身宫装的乐坊艺人鱼贯而入,拉开宫宴的序幕。 期间,不时地有朝臣上前敬酒。文昌帝象征性的端起酒杯,沾湿一下嘴唇又放回桌子上。因为饮酒之时都用衣袖遮掩住,所以倒也能轻松过关。 高全盛在一旁伺候,见到杯子里的酒水一点一点的变少,隐隐有些担忧。给了身旁近侍一个眼神,那近侍便悄然退下,不一会儿便重新端了把酒壶回来。“总管大人。” 高全盛点了点头,亲自为帝王满上。“陛下,饮酒伤身,少喝为妙。” 文昌帝一边欣赏着歌舞,脸上的表情轻松而惬意。习惯性的端起桌子上的酒杯,往嘴里送去。直到咽下喉咙,才察觉到一丝不对劲。 瞥了一脸笑意的高全盛一眼,文昌帝砸吧砸吧嘴,什么都没说,然后继续观赏歌舞。 这一切,却没有逃过楚昀欢的眼睛。 那酒壶,肯定有问题。难道,父皇的身体已经严重到都不能沾酒水了么?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他的计划是不是可以提前了? 楚昀欢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眼底滑过一抹狠戾。 歌舞进行到一半,便有各国使臣上前献礼。各种金银玉器摆满了几箱子,倒也诚意十足。文昌帝微笑着将东西收下,命人打赏了一些大齐的特有产物。接下来,朝臣们纷纷献上贺礼,并跪倒在地,三呼万岁。 文昌帝乐呵呵的接受着众臣子的朝拜,神情依旧。 最后的重头戏,便是皇子们献礼了。 “大皇子殿下头一次参加宫宴,想必很是费了一番心思吧。不知道送的什么稀有之物,拿出来让大伙儿开开眼界?”在楚昀欢的眼神示意下,一个微胖的朝臣站起身来,朝着楚旻宁拱手示意。 他这一开口,众人的目光顿时都集中到了楚旻宁这个皇长子身上。 楚旻宁表情依旧很淡,与周围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不过既然问到他这儿了,他也不能装作没听见。于是抬了抬手,一个侍卫模样的中年儒雅男人便举着一个盒子走到阶前,将手里的东西呈给了负责交接的内侍。 内侍仔细的检查了一番,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这才呈献到帝王面前。 文昌帝身子疲倦,手臂虚软无力。本想亲自打开验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掩饰性的朝着高全盛望去。 “看来皇上还是不待见这皇长子啊,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他一个默默无闻的皇子能拿出什么像样的贺礼来” “盒子那么小,想必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少的人见到这一幕,言语间都带着轻视的意味。 高全盛欠了欠身,将盒子打开,然后将盒子面呈到文昌帝面前。“陛下,您看…” 这份贺礼,还真是够庸俗的。 文昌帝本来还抱着极大的期待呢,在扫到盒子里的东西之后,脸色就变得有些不自然起来。 “皇上的脸色如此难看,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触怒了圣颜,这皇长子还真是够蠢的” “真是不自量力” 就在众人以为皇帝陛下要发怒的时候,文昌帝却点了点头,命人将盒子收了起来。“旻宁送的贺礼,很是合朕的心意。” “不知道大皇子殿下送了什么价值连城的东西,能够得到皇上如此大的肯定?”当下,就有不少人开始议论了。 瞧大皇子那身装扮,也不像是什么有钱人啊。 楚昀齐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大皇兄一出现就夺去了他的光环,脸色就有些不高兴了。他急切的站起身来,问道:“不知大皇兄送了什么,值得父皇如此夸赞。不如拿出来瞧瞧,也好让儿臣们长长见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