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人到帝王_七,大炼钢铁,发明创造,暖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大炼钢铁,发明创造,暖房 (第1/2页)

    七,大炼钢铁,发明创造,暖房

    七,大炼钢铁,发明创造。暖房

    在老驻地下游,与铜矿之间的地方,有一块巨大的山坳,山上都是石灰石,这个地方,用来办炼铁厂最合适不过。

    没有空清理场地了,在打出防火道之后,一把火将树木杂草以及千万年堆积下来的枯枝败叶烧了个精光,龙族炼铁厂要开张了!

    首先便是建造小高炉,第一个炉子,只是实验性质,所以也不要多高多大,而且要利用地形,好用就行,因此,是贴着山壁建造的,进料口就在山上,这样就省下许多部件了。

    先建造了个五米高内径两米的小高炉,外面是用铁板包住,光这个,就耗去了这么多铁匠长久以来炼出来的差不多一半铁。里面则用粘土烧制的耐火砖内衬,现代高炉是用不着炉栅的,但我们是第一次,怕燃烧通风不够,所以还是在炉内大约五十公分高处,架设了一些陶制炉栅,至少在炼铁前期,可以大为改善炉内的通风,避免被炉料塞死,造成燃烧不充分。

    在高炉中间大约三分之二处,是出渣口,底部则是出铁口,当然,铁水车以及必须设备都已经制作完成。

    比较头痛的是鼓风设备,现代炼铁需要热风炉与鼓风设备,而古代根本没有电动机,自然也没有大型鼓风机,这个就比较麻烦,好在这也不过是影响了热效率,有了焦炭,炼个铁还是不成问题的。

    该死的,什么时候造出电动机来就好了。

    其实发电机与电动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制作蒸汽机与内燃机还容易,切割磁场可以得到电流,由此可以推理出转子定子的作用,电动机更不过是外加些线圈,对原始人来说。这个比登天还难,对一个现代人来说,实在不比做顿饭复杂多少,问题在于,我还没能找到磁铁。

    其实文明的发展就是这样,讲究水到渠成,超前的知识自然可以帮助文明超快地发展,但是不可能完全跳跃。

    制作蒸汽机?还是饶了我吧。那玩意噪音太大了。

    最后我还是将主意打到了水轮上,经过无数齿轮的多轨变速,一台简易的鼓风机终于可以开始运行了。

    古代炼铁当然没有鼓风机,但是效率低下,所以,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这鼓风机还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这土高炉的空气循环是这样的,鼓风机带动空气进入炉底,燃烧后上升,通过炉顶烟道导出,进入燃烧室,与进来的空气混合后再次燃烧。加热经过无数铁管中流过的冷空气,冷空气变热后再被鼓风机吹入高炉底部,以提高热效率。

    其余的一些设备以及措施就不一一描写了,恰好前些天族人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石头,经过鉴定,是萤石,炼钢铁材料之一,所以马上派人前去开采,闲话少说,经过半个月的捣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柴火浇上油脂被放入高炉最下面的陶栅上,上面是一层焦炭,然后是石灰石、萤石、铁矿石,如此一层层叠加上去,当然,木材只是引火的,上面就不用了,等一切准备完毕后,我一声令下“点火!”高炉内部便熊熊燃烧起来,木材引着焦炭,在鼓风机强劲风力焦炭开始变红,散发出强劲的热力,中上层的焦炭次第开始燃烧,铁矿与辅料也开始变色,发软,继而渐渐融化……

    当经过高炉顶部出去的高温空气再度燃烧并加热热风炉内空气后,高炉内的升温陡然加快。石灰石、萤石开始融化,并与铁水中的多余杂质开始反应……

    我不停地向族人大喊着,要他们加快送风速度,吹入碳粉……不知过了多久,第一炉铁水终于奔腾出来,现场也是一片欢腾,终于成功了,龙族就此拉开了大规模炼铁的序幕。

    ----------------------------------

    高炉炼出来的是生铁,这铁水可以直接送去炼钢,不过,现在我们一穷二白,什么平炉转炉电炉电弧炉之类一概没有,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坩埚炼钢法,产量自然不高,好在有了大量生铁,以及一部分熟铁,制造一般工具农具与武器也是足够了,比如最耗铁的土炮,就可以用生铁铸造。

    这边早已经准备好了坩埚,也已经点着火,焦炭已经通红,铁水倒入坩埚后,再度加入石灰石与萤石等。开始二次冶炼。

    辅料的作用,在于增加铁水的流动性,以便能更多的接触到铁水内部,让那些硫、磷等对钢铁性能有严重影响的杂质从铁水中析出,最后,矿渣与铁水分离,一炉钢就这么炼成了。

    可惜的是,坩埚的容量比高炉小得多,就算是两座大型炼钢坩锅炉一起开动,也只能一次炼出一百公斤钢,而高炉的出铁水量则以吨计。所以,生铁的产量远远大于钢产量,至于熟铁,那个反复捶打实在太费时间,现在有了钢,除了少量实在必要的以外,熟铁的生产已经被停止了。

    确确实实是鸟枪换炮了。

    我们龙族到现在也只有几十门土炮,开始的时候,还来不及设计出更多的产品,所以大量的生铁首先是铸造这种大件耗铁的家伙,一门土炮,重量从两百公斤到五百公斤不等,比以前那些小打小闹的土炮大很多,现在老子也是财大气粗了,要搞就搞大的!

    至于钢,则首先被用来制作刀具——包括武器与劳动工具,因为刀具对钢铁的要求最高。

    其实一天几百公斤钢产量听上去不少,但是对于一个十余万人口的大部族来说,还真没有多少,至少一户人家至少有一名战士或者匠作工人,一把刀要吧?平均每把刀两公斤,那三万户人家就要六万公斤!那得要多少天?还有其它农具呢?而且钢产量也不能全部均摊到个人吧,部落也有需要用到大量钢铁的地方,比如造船,为了发展生产,还要制作先进的工具,比如原始的车床之类,所以,原来我以为是发了,后来一算才知道,其实我依然是个穷人,就像现今社会买彩票中了一等奖,能拿个十来万,但是在那些富人眼里,实在算不了什么。

    虽然算不了什么,但是毕竟是极大的进步,至少。一天好几吨生铁的产量,想干些什么不会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

    想想要做的东西太多,我一个人根本是忙不过来,只得组织了一个班子,草台班子,我挂帅,副手是智慧与阿根,为了加强力量,又将机谋调了回来做顾问,找了几十名聪明的族人,还在新出版的读本上悬赏征求各种创意与改进工具的建议,有人才就招收进来,这些,是未来龙族工业方面的宝贵人才啊。

    接下来,我就轻松多了,每天来回指导,想到现代的什么玩意儿,就随口说给身边记录的秘书,大致功能、形状、材料,原理等等,然后交给阿根与智慧他们去研究,能够做就做,不能则放一放,等相关问题解决后再干,这两个人自从整出了智慧刀与阿根制面机后,就憋着一股劲,想方设法大搞发明创造。

    姜还是老的辣,机谋也发挥了自己的最高水平,不时提出一些建议,解决了不少难题,不过机谋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最好有个途径大家可以提提各自的建议,开阔思路。

    这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