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明朝_第二百九十章 各展奇谋(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章 各展奇谋(中) (第1/2页)

    第二百九十章各展奇谋

    朱传火齐虽然贵为藩国之主,但手里却无军政大权,因此若想实行那一石二鸟的毒计,必须要有姜联军的合作方能把握大增,否则的话就要冒极大的风险,能不能成功还在两可之间。

    眼下见自己的一番巧舌如簧终于说动了姜联军,朱传火齐的心中忍不住大喜。不过他表面上丝毫不露,示意姜联军俯耳过来,在其耳边低声吩咐了一番。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上了贼船的姜联军再无选择的余地,也惟有连连点头答应下来。

    朱传火齐见诸事已毕,也不再耽搁,于是向姜联军告辞,和蔡振威一起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巡按衙门。

    送走了朱传火齐后,姜联军回到书房,呆坐在书案之后,心中只感到犹如一团乱麻一样。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又仔细地梳理了一遍思路。

    不错,他现在已经完全被卷入了威国公王锐和代王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中。想要置身事外已是不可能了,眼下他还有最后一次选择的机会,要么继续履行刚才对代王的承诺,一条道走到黑,不成功便成仁,再无转圜的余地可言。要么他就立刻反悔,现在就去找到王锐,将代王的阴谋和盘托出,用立功表现来争取“宽大”处理。至于最终何去何从,自然是要看哪条路对自己更有利了。

    很显然,如果没有20万蒙古大军兵临城下的话,姜联军毫不犹豫地就会选择站在王锐一边。因为代王再厉害,恐怕比起当初的魏九千岁也要差得远了。威国公此番定是奉了皇上的密旨而来,代王、晋王、沈王说到底也是没什么实权的藩王而已,又如何斗得过皇帝?自己应该站在哪边,自是不需要多想。

    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那20万蒙古大军上。从代王所透露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和蒙古人勾结在一起,虎墩兔憨就是冲着大同府而来,不大肆劫掠一番势必不肯罢休。

    现下城中不过2000兵马而已,亏渠家祯这老家伙大言不惭说得出口,就这么点兵力也敢夸口能挡得住20万蒙古大军?恐怕让人家一人一口吐沫也给淹死了!

    威国公倒是被公认为当朝地第一名将,只可惜他那天下无敌的龙虎卫没有带来,仅靠着一些亲随护卫就能与20万蒙古大军匹敌么?

    所以说自己现在就算出卖了代王,恐怕最后也难免落得个城破身死的下场。因为威国公是绝不可能临阵逃跑的。自己也只有跟着他一起玉石俱焚,再无其他的选择。

    想到这里,姜联军终于下定了决心,决意要搏上一搏,只有这样才有一线活命的机会。代王说的话有道理,2000人马对20万大军,这种仗打输了恐怕任谁也不能怪罪。而威国公因白龙鱼服死在乱军之中,他这个巡抚由于不知情。皇帝也难以迁怒于他。因为这是战祸,而非匪患,并不是治境不严等过错,总不能将蒙古大军来犯之事归罪在他的身上吧?

    计议已定,姜联军仍是立刻命人将那份奏折600里加急直送京师。但是却取消了原本召集全体官员议事地计划,又回去睡他的觉去了。只不过他再也难以安枕,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快亮了才勉强迷糊了一会……

    第二天一大早。20万蒙古大军来袭的消息就如同风一样传遍了大同府。不用说,整个城内立时陷入了一片恐慌与混乱之中。有些反应快的就立刻开始收拾财物、细软,准备拖家带口逃出城去,避往安全的地方。

    有人这么一带头,很快效仿的人就越来越多,甚至连许多官员的眷属也加入到其中,通往南门和东门的大街不多时地功夫就被堵得水泄不通。而且加入这个队伍的人还在呈不断增多之势,因为不知是从哪里传出来一个消息。说是眼下大同城内只有不到2000明军,又如何能抵挡20万的蒙古大军?

    这个消息如瘟疫一样迅速在大同城散播开来,顿时引发了更大的混乱,人们深知蒙古大军的残暴,一旦城破地话必定会大肆劫掠粮食、财物和人口、牲畜,说不定还会屠城立威。因此一听城里只要这么一点可怜的明军,根本无法抵挡蒙古大军,凡是能逃的人全部都加入了逃难的大军。城内地局面已经有渐渐失控的迹象。

    渠家祯见此情形忍不住勃然大怒。心说巡抚大人昨夜不是和自己说得很好么?他负责城防事宜,巡按衙门负责后勤与安民。可眼下城内已经乱成了这般模样。却不见巡按衙门有一个字的安民告示出来,差役的人影更是看不到半个,难道巡按衙门的人都死光了不成?

    他一面命令手下的兵士立刻封锁了四个城门,一面怒气冲冲地直奔巡按衙门,亲自来找姜联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